今日諸人匯聚于此,便是他召集而來,論起來,他名下土地,比這些鄉紳要多得多。
他倒要看看,商河縣,還能讓魏昶君一手遮天不成。
小商村,村口,吳家地主帶著十幾名家奴匯聚,手持棍棒,看著面前齊祖。
“沒王法了,自古就沒有下令清丈土地的,吾等家中都有功名在身,豈能任由爾等這些該死的軍戶肆意妄為!”
“難道要等著吾等告上山東布政司,告上京師不成!”
齊祖瞇著眼睛,看了吳家家主一眼,冷笑揮手。
“清丈土地為朝廷下令,阻撓者按大明律處置。”
“爾等要告,不妨告到太和殿!”
“紅袍軍聽令,阻撓清丈,打,聚眾抵抗,按謀反罪論處!”
一通棍棒下去,齊祖親自押著奄奄一息的吳家家主抵達吳宅,取出田契地契,開始丈量。
“派人到村口查清此地所有百姓身份,登記造冊,若有地主縉紳強占土地,全數歸還!”
幾名佃戶壯著膽子,湊到紅袍軍處告知地主趁災年搶奪土地,甚至還打死其中一家頂梁柱。
紅袍軍當即登記造冊,齊祖親自派人押送地主吳家一家大小入獄。
老佃戶看著這一幕,眼淚擦也擦不干。
“好官,咱也遇上好官了......”
“二牛,柱子,給魏大人跪下,叩頭!”
不僅商河縣,德平,臨邑,濟陽等縣一一清丈土地,不少百姓跪地面向東昌府城叩首,感激涕零。
而與此同時,東昌府商業也開始邁入穩定發展。
因為清丈土地,歸還土地,登記造冊緣故,東昌府百姓開始對紅袍軍言聽計從。
當紅袍軍取出土豆與紅薯,并講解產量之后,立刻引來不少百姓追捧。
實在是這個時代,不僅兵荒馬亂,還天災頻頻,餓怕了。
隨著土豆和紅薯在民部官吏教導下開始大面積推廣種植,隨之而來的則是附加產業興起。
土豆粉作坊和紅薯粉作坊從青州開到東昌府,同時開始大量向當地百姓收購土豆紅薯等原料。
百姓開始富裕,帶來的則是購買力增強。
江南蘇杭布莊源源不斷運送而來,成衣店也開始鋪設。
粉條店和臘肉店特產增多,瓷器,茶葉,藥品行業紛紛興起。
諸多商戶則是帶動力工,鏢局,客棧,酒肆相關產業增多。
一時間,東昌府肉眼可見開始良性循環,經濟飛速發展,百姓也愈發富庶。
黃昏,閻應元立足高閣,看著眼前人頭攢動之景。
昔日東昌府雖繁華,卻多是地主縉紳之流。
“這才是真正藏富于民。”
“里長此舉,只會讓整個東昌府經濟發展愈發迅速,各方面互相帶動。”
“難以想象,未來此地將會何等富庶,便是昔日大宋不夜城亦不過如此。”
如今天氣愈發寒冷,但閻應元眼底卻愈發火熱。
他期待的不光是東昌府,還有山東,乃至未來魏昶君管理下山河景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