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思索,旋即笑著小聲開口。
崇禎聞言同樣笑著,愈發欣賞,滿意點頭。
“好啊,得罪的人越多越好,這樣才能只依靠朕。”
“這才是孤臣為官之道。”
大殿內,二十余歲青年崇禎神色疲憊,目光閃動。
他本就生性多疑,的確只喜歡孤臣,很好掌控。
另一邊,盧宅。
盧象生,孫傳庭等人也在匯聚,討論。
“魏昶君此次,只怕要得罪太多人了。”
早先就聽到仆役們外出采買,聽到各處傳聞,如今皇室宗親有人收邀,沒收到邀請的只怕要火冒三丈。
還有縉紳,鄉黨。
魏昶君如今名動京師,一番高言闊論多有驚人,誰不想趁著這個勢頭收到君子帖邀請,名動天下。
孫傳庭也點頭,眼底閃過幾分精明。
“不過此人恐怕本就已經思慮清楚,說不定這才是他要的結果。”
從崇禎二年聽聞魏昶君之名迄今,短短數年,魏昶君已經掌控山東三府之地,手段心思絕不簡單。
想到此處,孫傳庭同樣愈發期待,接下來魏昶君能如何。
十一月初三,京師大雪。
騰仡樓。
君子會,正式召開。
這一日除收邀請而來的文人,官吏,還有許多未曾受邀,主動前來身影,赫然是為看一看魏昶君此人,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一時間樓閣內外,竟頗有水泄不通之勢。
萬眾矚目中,這場席卷偌大京師,得罪近八成京師官吏,縉紳,勛貴大會主導,終于現身。
青年身著官袍,神色平靜,邁步而出。
端的一身鐵骨,兩袖清風。
只站在此處,目光鋒銳,掃過竟讓人不敢直視。
風姿卓然,氣度巍峨!
赫然正是魏昶君,彼時魏昶君拱手行禮,恭敬看向皇城。
“大明社稷托于陛下,受命于天,吾等朝臣士子得今日會晤,唯陛下夙興夜寐,宵衣旰食,殫精竭慮,勵精圖治,大明得此仁君,一如洪武先皇一脈相承。”
臺下不少人聞言皺眉,瞇起眼睛。
莫非此人也是為博取名聲,巧言令色之輩?
甚至諸如何騰蛟等人,更是為之失望不屑。
世道艱難,黨派橫行,皇帝幾乎被架空。
有人小聲嘀咕著。
“傳言不實,三府總督,見面不如聞名也。”
就連周邊前來旁聽圍觀,未曾收到君子帖的周德潤等人官宦子弟,此時亦面露譏諷笑意。
周德潤伸手指點,冷笑轉頭看向其他官宦子弟。
“如此君子,聞所未聞。”
“這便是君子會,這便是君子帖。”
收到君子帖邀請人群中,甚至有不少人如同被愚弄,欲起身離去。
先前不過是聽聞此人憂國憂民,不想如此齷齪。
然而下一刻,魏昶君再度開口,面容冷冽,聲若洪鐘!
“但,國將不國,尸位素餐者幾何!”
話音落,滿場皆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