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兩銀子以上,送一份手印保單,來年饑荒,免費兌換保單加付糧食,吾等會從晉商手中預定。”
“第三,傳遞歌謠,普及私窖藏錢危險之處。”
洛水聞言眼前一亮,同樣開始記錄。
這些都是未來他前往安化辦理時可能會遇到的情況,而如今民部,則是前車之鑒。
魏昶君聞言點頭,算是應允,幾人也迅速離開,開始前往展開新政。
莒州城,城門處,不少百姓環繞,層層疊疊。
城門紅袍軍則是負責講解今日新張告示。
“意思是今年存銀滿二兩,明年爾等便不必繳納稅務,如此自然不會有從地主鄉紳到官府官吏層層上交產生的火耗。”
百姓中不少人聞言炸鍋,驚呼開口。
“此言當真?”
“三年前碰巧遇上災年,當時官府征收糧食,光是火耗便占據繳納糧稅的三分之一。”
其余不少百姓同樣點頭,神色復雜。
官吏勒索,鄉紳地主欺壓已是常態,直到紅袍軍入駐,方才好了些。
但也依舊存在,不然為何要設置監察部。
雖然青州三府開始推行一條鞭法,但依舊是要繳納賦稅的。
只要存銀二兩,就能免稅,誰不曾想過?
原本人群中還有人質疑,直到一名紅袍軍笑吟吟開口。
“紅袍銀號背后,可是那位總督大人。”
百姓一哄而散,紛紛回家開始湊錢。
在青州,誰不知曉魏昶君大人當真愛民如子,絕不欺壓百姓。
與此同時。
青州府城外,小鎮上,幾名農戶瞪大眼睛,看著鎮上紅袍軍所張貼告示。
村里村塾的先生,柳老秀才也在看著,顫巍巍不住點頭笑著。
“天底下竟有這等事?”
身邊不少農戶催促老秀才講解,柳老秀才也驚訝開口。
“紅袍銀號與官府聯合張貼告示,告知每存入五兩銀子,便送一份保單,這份保單價值五兩銀子,若是遇到災年,可返銀兩,并贈二兩五錢銀子的糧食。”
人群一片嘩然,農戶們倒是不懷疑魏昶君,只是愈發覺得難以想象。
直到看到柳老秀才匆匆離開,才回過神。
“趕緊湊錢!”
青州府城,南坊,十幾名孩童穿著棉衣,蹦蹦跳跳,一路哼著歌謠,聲勢頗大。
不少百姓聽著,面色逐漸變了。
“左家銀子右家窖,三年災來一場無;要想保得子孫飯,紅袍銀號是天道......”
正在賣魚的王小九聽著,想到昔日年幼場景。
家中地窖里,二兩銀子伴一堆銅錢,都在一場山石滑落中掩蓋一空。
若非如此,如今自己也不會落得個賣魚的下場。
說不定還能安生讀書,當個官老爺。
想到近日如火如荼的紅袍銀號,這一刻,王小九攥緊拳頭,下了決心。
收攤,存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