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書房內,火爐溫熱,茶水劣質,但仍散發香氣。
水汽繚繞間,魏昶君瞇著眼睛。
這一年,流寇從之前被官兵打的四處流竄,開始轉變形式。
車廂峽之戰等多地戰事改弦易轍,如今伴隨張獻忠之流強渡黃河,開始有自己區域,不必流竄,穩定發展軍政。
一時間,也開始和大明朝廷官兵有了勢均力敵之態。
不光是流寇,九邊重鎮韃子屢次南下,先后劫掠諸多軍鎮堡壘,趁大明朝廷內部官吏腐朽,縉紳欺壓軍戶,徹底撕開邊陲口子,屢次劫走諸多資源。
連帶韃子自身,也開始研究先進火器,創造新文。
東南沿海,西南山丘,多地土司眼見大明時局不安,愈發蠢蠢欲動,多次挑釁官府,甚至有公然造反之人。
屆時,大明將會徹底亂成一鍋粥,誰會有心思管轄南直隸一座小小縣城。
就連洛水也遠遠看著南直隸方向,神色激動。
安化,便是南直隸的一顆釘子!
彼時安排洛水繼續在南直隸準備向江南一帶穿插,構建紅袍銀號為核心的經濟體系后,魏昶君也開始召集民部核心官吏。
黃公輔,周愈才,吳同塵,夏允彝四人都在,洛水也在。
如今四位民部核心官吏肉眼可見瘦了許多,疲憊不堪,但雙眼卻愈發興奮。
紅袍銀號鋪開,意味著里長的新經濟體系構建已經逐漸有了雛形,至少基礎條件開始完善。
眼下天南海北的商戶,只要抵達青州三府,第一件事便是前往紅袍銀號。
在這里購買原料,購買特產,甚至交易,都需要用到紅袍銀號。
甚至有商人因為多次嘗試,覺得紅袍銀號方便安全,主動將銀子全部從其他錢莊取出,轉入紅袍銀號。
為此已有江南幾家錢莊退出青州三府。
可以想象,一旦紅袍銀號遍及大明,未來史書上,必定會出現四人名字。
名留青史!
魏昶君平靜看著眼前幾人,拉開輿圖。
如今輿圖上正是青州府。
“紅袍銀號開始鋪開,但目前依舊不夠完善。”
“接納吾等的百姓,商人十人中僅有三人。”
“距離經濟構建基礎,還需要一定擴張。”
幾人聞言,紛紛收斂得意興奮,神色慚愧。
里長做為紅袍銀號發起,尚且不曾驕傲自滿,倒顯得幾人沒了城府。
“天災頻發,百姓多囤積銀兩于地窖等處,這是千百年來養成的習慣。”
“非一朝一夕可改。”
“尤其是百姓們經歷了萬歷四十八年,遼東挪用軍餉之后,情況愈發加劇,白銀存在哪里,對于百姓而言,都不如存在手里安心。”
“但經濟體系中,百姓一定是繞不開的。”
“所以接下來,吾等必須從三方面,徹底打破錢窖私藏的特性。”
“分別是合法契約,經濟綁定,以及信仰思想。”
黃公輔嘀咕著,腦海中也開始思索里長所說這三方面如何實施。
魏昶君只是提供初步思路,其他交給四人商議,自己則是帶著洛水在一旁看著。
若是事事都需要他親歷親為,民部也沒有設立必要。
片刻后,商議四人開始確定章程。
“第一,吾等欲定百姓在紅袍商鋪存銀每滿一定稅額,來年可以官印票抵稅,免除官吏勒索火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