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的三月末,青石子即將離開返回,戰馬上寒風刺骨,他眼底依舊赤誠。
如今工業雛形終于有了一點樣子。
山林中,占地近六百畝的煉鐵作坊開始運作,晝夜不息。
高爐鐵水傾倒,煉鋼工人忙碌攪拌。
鏜床開始大量制造模具,水輪筒不斷旋轉,帶起磅礴力道。
原本完全依靠工匠純手工制造的火炮,如今初步開始量產。
劉方帶著二十多名經驗豐富的老鐵匠開始巡查,一一對照之前調整參數。
魏昶瑯則與十二名青年火器匠人一同研究新式火炮調整。
這邊還只是天工院下火器制造,另一邊蒙陰城郊也開始修建水利設備。
數千滾筒鍛造中,不少女工看著新研發的水利紡紗機,神色驚嘆。
相比之前始終依靠人力,速度提升數倍不止。
如今蒙陰紡織作坊終于再度擴增,開始更名蒙陰紡織廠。
每個月開始大批量向青州府周邊,乃至南直隸等地大量輸出棉紡織產品。
青石子縱馬抵達莒州城外,寒風中開始出現新一幕。
昔日罪囚如今都兌換免罪牌,已經增加至一千二百人,紛紛在新開礦場開始挖掘。
此次挖掘赫然是白云巖,石灰巖等各類材料。
一旁監工的周愈才也在不斷做人力調整。
昔日對急于打造鐵軍的里長來說,鐵礦開采是第一要務。
但現在,大面積擴增的建筑,煉鋼等行業,則開始需要新資源。
這些罪囚很賣力,眼底沒有最初的麻木暴虐,也開始期待免罪牌生效那一日。
如今靠著莒州城外各類礦場,工業基礎資源開始鋪開,逐步向青州府周邊延伸。
水力,轉筒機械力量,逐步開始代替人力。
破舊道袍洗得很干凈,青石子下馬,如今官道上天氣愈發嚴寒刺骨。
但他還在看。
他很喜歡看這里發展的景象。
他曾親眼看著里長如何從一介白身,到掌控三府軍政,經濟。
現在三府之地的百姓除了在農田勞作之外,還可以從事工匠,商戶等各個行業。
和三府之外的百姓不同,至少在這樣兵荒馬亂的世道,他們活的很好。
彼時,他掃過眼前欣欣向榮,生機勃勃世道,也在笑著。
“很快了。”
“以后大家都會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青石子迅速返回大軍駐地,如今真龍軍軍械物資已經全部送到,正在操練。
五千人馬中,他離開時,依舊有兩千人馬除了棉衣,只能拿著自制兵刃操練。
但現在,隨著里長下發配備大量兵刃,甚至還調撥了近千炮兵,飛鳥營兵馬,人數擴張,裝備器械也愈發精良。
強弩,長刀,長槍,火繩槍,大小口徑火炮,飛鳥營鐵蒺藜,投石機,騎兵。
加上運糧輔兵,赫然已有七千余人。
即便是輔兵,也在接受啟蒙師教導,同時不斷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