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登州府最近的大城,赫然是蒙陰。
是的,經過幾度發展,如今蒙陰城坐擁棉紡織水利工坊,鐵騎鍛造流水線,養殖核心玉皇廟鎮,已經從昔日下品縣城發展至如今不輸于普通州城。
流動人口暴增,商隊往來不絕。
流民張豐年彼時帶著女兒抵達,瑟瑟發抖,看著眼前畫面。
官道距離蒙陰城十里外,便已徹底被掃清積雪,方便商隊往來。
衣衫單薄的張豐年只覺得相比之前,道路好走許多。
如今他們已經沒有田地,與流民無異,這才決定要來青州府搏一搏。
跟著張豐年的還有十幾名登州府大石鄉鄉親。
彼時還沒到蒙陰縣城,便被路邊設立紅袍軍關卡攔住去路。
“諸位鄉親,可是從登州府而來?”
張豐年看著眼前魁梧軍戶,壯著膽子顫巍巍開口。
“老兒聽登州府那些軍爺說,可來青州府尋些工做......”
出乎意料,這些紅袍軍和之前登州府那些常年被欺壓,動輒貪婪的軍爺似乎不一樣,性格十分溫和,對待百姓也是口呼鄉親。
“不錯,諸位可有田產?”
“吾蒙陰城如今便在招工。”
“只是如今招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無田地者,可簽訂五年契書,加入礦山,棉紡織作坊,鐵匠作坊,學習技術,工錢按歲增長,每年增加半成銀子。”
“第二,佃戶,可按一年簽訂契書,由礦山,鐵匠作坊等發放最低五十斤糧食保戶。”
“第三,有田地農戶,農閑時簽訂契書三月為限,按日結算銀兩,糧食。”
“凡加入工匠作坊,礦山等地為工,每日供應糧食兩斤,旬日一次葷油湯,土豆粉條白菜輪換,逢年過節贈糧食,腌菜,菜油不等。”
張豐年愣住,身后十幾名鄉親也愣住。
“真......真的?”
憋了半天,大雪中,張豐年一行人漲紅了臉。
有人激動看著,攥緊拳頭,狠狠吐出一口氣。
他們都是大石鄉主動走出來的,但是村子里還有許多鄉親不愿意相信,寧愿在登州府等待被大戶人家選做奴仆。
在他們看來,來到青州府等地,人生地不熟,說不定便會客死他鄉。
這些主動前來的鄉親們,在他們眼中也不過是來送死的。
但凡有一點希望,誰愿意背井離鄉?
可誰都沒想到,就是他們這批佃戶,流民,竟能得到這么好的差事!
有飯菜,還發放新衣。
最重要,不必簽訂賣身契,甚至有土地的農閑時候也不必在家等著,還能賺取一部分銀兩。
這等工匠,便是吃朝廷飯的,也不過如此了吧?
“那,那這工錢,如何結算?”
還有人勉強保持清醒,小心翼翼詢問。
隨后苦笑。
他們害怕被人騙,可轉念一想,他們還有什么可騙的?
“諸位鄉親放心,以上行當,工錢都是紅袍銀號代為發放,諸位按魚鱗冊登記造冊,便可以手持單據前往,隨時領取工錢。”
“若是短期契書,更可以每日領走現銀。”
“這紅袍銀號,在青州府,東昌府等地,便是官府開辦,絕無拖欠工錢之虞。”
一時間,張豐年幾人有些恍惚,暈乎乎被帶到礦山。
直到張豐年西先簽訂短契,領取到首日工錢,這才激動的回過神,痛哭失聲。
“囡囡,爹有銀子了!”
“咱們能好好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