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
青州府,魏昶君皺眉,眼眸罕見出現擔憂。
他壓力極大。
歷史記載,韃子入關損失最大一年,為崇禎二年。
兩個月時間,十萬兵力,六萬馬匹盡數消失。
趙率教、滿桂、王元雅等遼東名將先后折戟沙場。
大明自此一蹶不振。
但事實上,崇禎七年,韃子二次入關,威脅更大。
山東海防與遼東僅一海之隔。
之前因為孫元化為登萊巡撫,大量在海防上安裝火炮,看似暫時平穩。
但現在,問題就在之前一名叛將之上。
孔有德。
此人因為兵馬與縉紳生出嫌隙,導致馳援失敗,選擇叛亂。
山東海防也因此遭到嚴重破壞。
大明原本戰略為三方布置,山東海防是側面海路戰場核心,既要為遼東明軍提供后勤,又要擔任斡旋戰場之責。
去歲四月,孔有德率官兵、百余戰船,大量火炮,歸附韃子。
韃子再取旅順,山東防線已經破開一條口子,觸目驚心。
現在韃子在虎視眈眈,山東三府之變也昭然若揭,或許大明也有不少人開始盯上自己。
寒風刺骨。
魏昶君用力搓揉臉頰,眼眸逐漸從迷茫轉為堅毅。
眼下還是要先解決大量流民,增加割據之地底蘊。
陜西,山西先經歷數年天災,大旱,蝗災,之后又有流寇劫掠,官府欺壓,瘟疫不斷。
如今大批量流民正在南下逃難。
這些區域必經之地,正是山東三府。
另外登州先前那場大水淹沒的不僅僅是地主財產,也是海量佃戶賴以生存之資。
現在他們必須盡快完成工人轉化,培養,解決民生需求的同時,加強山東三府割據之地發展進程。
魏昶君和啟蒙部,民部官吏在深夜仍繼續討論。
如何吸納流民。
如何轉化農戶至工人。
如何培養工人,完成從思想到生產能力變更。
問題很多,魏昶君一一記錄。
如今他疲憊不堪,眼眸滿是血絲,開始整理核心問題。
之后取出大明事感錄,開始向現代回信。
現代。
西安歷史研究所也收到回信。
大國組織部,人力資源部迅速開始調配人手。
各個高校形成歷史組織,人力資源組織,工業發展組織研討會。
同時,除理論外,一條文件開始下達各底層社區。
如何轉化工人,如何安置流動人口促進工業發展。
大國每天數以百計完整模擬調動方案開始匯聚,逐漸成型。
青州府,收到回信,魏昶君仔細看著,也開始吩咐夜不收。
“召啟蒙部保庵錄,南道贏,楚意幾人前來議事!”
“召民部黃公輔,周愈才,徐白海幾人前來議事!”
保庵錄帶人迅速抵達青州府,同時也看著匯聚流民愈多,復雜慨嘆。
昔日他們都是里長前往莒州參與科舉時的落弟士子。
那時青州幾與山西,陜西各地無異,同樣窮困,百廢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