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控制百姓,靠的是不允許百姓讀書,地主鄉紳和朝廷官吏配合欺壓,以至百姓們終日只想著如何吃飽,如何穿暖,如何活下去。
甚至為了這些最簡單的欲望,努力一生。
好一點的,想出人頭地,也必須找到機會讀書,讀書之后,加入大明官場,成為官吏,成為這個循環中的一部分。
但魏昶君不是。
他從不控制百姓。
他允許百姓讀書,甚至期望百姓全都開啟民智。
連工匠這樣低三下四的階層,都要求必須學習算學。
他更希望百姓吃飽,為此不惜得罪整個大明官場,置自己于死地。
他給百姓教導信仰,讓百姓吃飽穿暖后,建設一個平和的世道。
也偏偏就是這樣不控制的方式,卻讓紅袍得到了大明,乃至于古往今來任何一個王朝都不曾得到的效果。
萬眾一心!
一路走來,無論是百姓,還是紅袍將士,亦或是各地官吏。
所有人都抱著同一個信念。
故而紅袍軍有大明沒有的火車,火銃,火炮,吃不完的糧食,肉。
這樣的世道,跟著大明還是跟著紅袍軍,連他換做百姓,都不會猶豫。
火車上,盧象升忽然長嘆,神色復雜。
盡管只是看到紅袍軍的冰山一角,但他心里知道。
大明,不如紅袍。
于是這位大明節制七省兵馬的重臣,只能低著頭。
如今他心底只剩下君臣之道,忠孝節義支撐著自己。
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盡力而為。
始終沒說話的李自成如今轉頭,也在看著窗外。
心中一直以來獲取皇位的野心似乎在飛退的景色里淡了許多。
他不知道自己如今到底想要什么。
當上皇帝,榮華富貴,之后呢?
他要怎么治理百姓?
和之前那些皇帝,狗官一樣?
還是和紅袍軍一樣?
最終他只是苦笑。
和紅袍軍一樣治理天下,他承認自己沒那個本事。
這些年他除了打仗,哪里治理過百姓?
不劫掠百姓,已經是他能做到的極限。
他甚至能從飛退的田地里看到忙碌的農戶穿著棉襖,老父親帶著兒子滿臉笑意。
看到端著碗,滿滿一大碗面在里面堆得冒尖的孩子大口吞吃。
看到數十個女工提著棉花原料正在準備紡織。
這樣的世道,他從沒見過。
恍惚間,李自成想到昔日自己拉起義軍的時候,對那些出生入死的弟兄們的承諾。
等得了天下,他要讓所有百姓吃得起飯,吃得飽飯。
現在,他幻想里的一切,就在眼前。
李自成轉頭不看了。
他強迫自己不去看這些美好,冷著臉。
他怕了。
害怕自己被動搖心志。
他得做皇帝,不光是為了自己,還有那群廝殺拼命的漢子。
他們不就等著光宗耀祖,榮華富貴嗎?
人,有些時候只能被推著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