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府城,如今魏昶君正在低頭書寫。
桌案上輿圖隨寒風晃動,如今是三月中旬。
筆墨未干,上面赫然還寫著新的規劃,那是當代大國傳來的消息。
大國基礎建設進程。
下方第一份資料是各地區礦脈物資,包括鐵礦,石灰礦,煤礦。
第二份則是各地地形特點及城市規劃建設走向。
第三份是道路建設路線推薦,按照當代大國已經勘探好的路面基礎標注。
第四份是各地發展方向及適宜經濟作物。
如今大國只做了四個經過基礎模擬和史書考察方案,之后會繼續制作包括工業發展規劃及人口增長規劃,災難防治措施等相關詳細計劃。
一邊書寫整理,結合明末時代思考,魏昶君一邊開口。
“如今夜不收那邊可曾傳來消息?”
王旗也在,聽聞魏昶君開口,知道里長這是在詢問大清動向,立刻回復。
“眼下紅袍軍謹守山東各關隘要道,囤積火器,預留陷阱,呈現快速馳援陣型。”
“雖單一防守薄弱,但大清無論從任何方向進攻,該關隘守軍必定足以支撐到東西兩側聯營馳援。”
“根據夜不收匯報,如今大清正在調遣兵馬,鑲紅旗小旗主碩托正在整軍備武,同時撥下大量糧草,看樣子要再度率軍出戰。”
整軍備戰?
魏昶君忽然笑了,放下筆,看著眼前輿圖礦產資源標注規劃和道路建設初期規劃。
“他們哪有膽子整軍備戰。”
“這是憋不住了,如今要選擇壯士斷腕。”
“皇太極的確有魄力,但這樣的點子,未必是他想出來的。”
王旗愕然。
“壯士斷腕?”
他倒是聽得懂,可大清如今兵強馬壯,折損不過是十之二三,怎么就要做出這般決定了。
“那可是一旗精銳,還有旗主在啊。”
魏昶君聞言瞇起眼睛,淡淡轉頭,目光似乎穿透風雪,再抵禹城平原。
“第一,大清與紅袍軍在山東相持日久,但紅袍軍有補給,大清平素以戰養戰,多劫掠以補充,所備糧草不會太多,繼續拖下去,他們無力維持糧草補充,又必不肯殺戰馬充饑。”
“有紅袍軍四處駐守關隘城池,他們無計可施,必不甘心坐以待斃。”
“第二,禹城平原一戰挫其鋒銳,大清對接下來沒有把握之戰,只怕意見不會一致,幾名旗主也并非鐵板一塊,何況盧象升的明軍,張獻忠李自成的大西軍和闖軍仍在虎視眈眈,拼死一搏,無論勝敗,最終都會便宜別人。”
“第三,南宋時金人多次大舉南下劫掠,但往往不過數月,便會迅速折返,蓋因遼東苦寒,金人習性耐寒,但人馬均不耐熱,如今可是三月了,拖延日久,于他們不利。”
“第四,如今他們身處大明北方腹地,一旦在山東被糾纏住,大明固然喜歡坐收漁利,但也絕不會放過兵力空虛的遼東,皇太極滿以為傾盡全力,足以席卷北地,劫掠山東,再威懾京師,圍魏救趙,牽制邊軍,但如今卻身陷囹圄。”
“他們只會想著盡快回去,關寧軍在吳三桂帶領下未必能勝他們這些精銳,打一打遼東固守的兵馬還是綽綽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