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院聯合火器營進性過測試,該鐵甲船堅固程度超過普通大明木質戰船數倍,只要能解決推進問題,日后必然領先泰西諸國船只。”
魏昶君眼見弟弟興奮姿態,默默點頭思索。
想要在明末制造出完全鋼鐵的戰艦并不現實,畢竟無論是推動力量,還是材料,亦或是結構調整都需要時間。
而且蒸汽機的更新迭代,如今才剛剛到初始階段,改良的空間很大。
魏昶瑯他們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初步完成組裝測試,已算得上極為驚人。
旋即魏昶君也再度開口。
“是否有運送火炮到戰船上,進行海戰炮火測試的?”
這個時代大明主流的水戰方式,依舊是接舷戰,雖然會夾雜炮火和火藥船只廝殺,但一切最終還是冷兵器的戰場。
西方眼下反而更注重炮戰,船舷上安裝火炮,已成日常。
聽到魏昶君詢問,魏昶瑯也微微點頭,只是眉頭皺起。
“之前在登州府港灣處進行過一次鐵甲船海戰炮火對轟,只是吾等也迅速發現問題。”
“第一個是火炮無法固定在甲板上,畢竟火炮需要兼顧威力和射程,則必定材料沉重,才不會炸膛,如此一來沉重火炮和發射時的力量,很容易造成戰船甲板破損。”
“但若火炮太過輕便,使用起來威力和射程又遠遠不及床弩。”
“吾等曾設想過在甲板上鋪設鋼鐵,但結構沉重,則會導致船體行進速度減慢,轉向不夠靈活。”
“第二個則是存儲量,火炮運送必然涉及糧草輜重和火藥炮彈的運輸,該重量占據極大,則船只不能遠航,否則不光是蒸汽機帶不動,更會導致船體傾斜下沉。”
魏昶瑯提及此處,眉頭緊皺。
“天工院已經開始著手解決問題,只是要從昔日大明已有戰船中改進,因為結構和材料不同,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同時還要多次進行測試,但如自行研發適合火炮海戰的戰船,耗時則會更長。”
倒不是說大明如今海戰戰船上便沒有火炮,可大明火炮多為實心炮彈。
如今紅袍軍研發出來的新式火器,分量尺寸均有不同,問題頗多。
只是魏昶君也沒有催促,淡淡點頭。
當務之急還是徹底剿滅大清,之后還需要收拾大明的爛攤子,征戰泰西諸國,至少要等安撫好天災之下諸多受災流民,同時開始發展經濟民生和工業之后。
算起來,至少也要一兩年時間。
眼下明軍,大西軍和闖軍已注定會收歸麾下,盧象升和張獻忠等人也都已經默認。
魏昶瑯離開后,魏昶君也開始叫來紅袍軍各路總長,準備商議接下來,最后的廝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