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子進了皇宮,以錦衣衛百戶的身份,隨贈的還有一套飛魚服,繡春刀。
與此同時,深宮中的崇禎皇帝正盯著燭火發呆。
燭光在他憔悴的臉上跳動,映出一雙布滿血絲的眼睛。
“大伴,關寧軍可有消息?”
崇禎如今聲音嘶啞,面前的書本奏折已有兩三日不曾翻閱。
皇命出不了京師,留下有什么作用?
老太監王承恩跪伏在地。
“回皇爺,尚無新報。但吳總兵素來忠心,定會星夜馳援。”
后面這句是王承恩猶豫了片刻,加上的猜測,他只盯著已經生出大片白發的皇爺,心疼的厲害。
這位天子,今年方才二三十歲。
臨危受命,這些年個中辛酸,除了皇帝自己,全天下只怕只有他才知曉了。
崇禎聞言苦笑,低頭看著案上奏折,數日前才送來的。
奏折上寫的分明,紅袍軍已在通州集結六萬大軍,配備了能連發五彈,射程三里的可怕火炮。
據稱其中所放出來的,還不僅僅是實心彈,也不是大明熟知的開花彈。
那是真正炸開千百碎鐵,殺傷強橫的鐵蒺藜炮彈。
若是一炮落入皇城該如何?
不對,不是一炮。
至少也是五炮連發。
崇禎驀然苦笑起來。
“兩分天下......”
“朕乃天子,豈能與逆賊共分社稷?”
他深吸一口氣,站起身,走到窗前。
夜色中的皇城寂靜無聲,卻仿佛處處暗藏殺機。
崇禎的手不自覺地摸向腰間,那里藏著一把匕首。
作為皇帝,他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他何嘗想與紅袍軍兩分天下,他心中已是做好盤算。
若是關寧軍能來馳援,解了京師之圍,他必定積蓄力量,伺機南征,奪回祖宗基業,不令江山蒙羞。
若關寧軍不來......不來便不來吧,他受群臣脅迫,邊軍不來,京師必破。
天子有天子的死法,不可失了氣度。
他也算是不墮大明二百余年氣節。
崇禎并不知曉,如今他心中思索許久的關寧軍,也在面對抉擇。
山海關外的關寧軍大營中,吳三桂和祖大壽正面對著一排新式火器發呆。
“這......這真是紅袍賊所造?”
祖大壽聲音發顫,手指小心翼翼地撫過一尊漆黑的霹靂炮,如今大明的火炮多是用沙模灌造,何曾見過如此光澤質感,天衣無縫的火炮。
尤其是其中膛線設計,更是精妙的讓他挪不開眼睛。
“難怪號稱三里之內,極度精準。”
“單單是紅袍軍于火器中的巧思,便已令人為之咋舌。”
相比祖大壽的震撼,吳三桂面色陰沉,只站在火炮旁,瞇起眼睛。
“剛剛試射過了,三里外的人形靶,五發四中。”
他拿起一支燧發槍,想到昨日試射。
“這火銃無需火繩,風雨無阻,連發五彈不卡殼。”
最初他還以為只是紅袍軍為了震懾他們,故意挑選了一支最好的燧發槍,沒想到今日一大早送來的大批火槍火炮,威力,精準度竟完全一致!
這說明什么?
營帳內一片死寂。
半晌,副將馬科咬著牙。
“末將愿率兵探路,與其給人當狗,不如北上,劃地為王!”
“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