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殿內,聲音鏗鏘回蕩!
閻應元深吸一口氣,緩緩點頭。
“里長此議,大善!中國二字,既承古意,又開新局,正合紅袍軍之志!”
黃公輔亦拍案:“好!中國之名,既讓百姓易記,又昭示天下為公,絕妙!”
魏昶君見眾人再無異議,當即開口。
“既如此,明日便昭告天下,國號......中國!”
他走到殿門前,仰望夜空,星光璀璨。
“自今日起,中國不再是地域之稱,而是萬民之國!”
殿內眾人肅然,心中激蕩。
閻應元身軀發抖,黃公輔老淚縱橫,但這群人都在笑,在深夜抬頭,望向璀璨星河。
中國啊......他們開創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時代。
一個,屬于百姓的時代!
三日后,一面赤色大旗在承天門前冉冉升起,旗上金色中國二字在朝陽下熠熠生輝。
京城各處的告示牌前擠滿了百姓,識字的紅袍軍和啟蒙師面向百姓,高聲誦讀著新鮮出爐的建國詔。
“自夏商周以降,國號皆取自封地、爵位,唯以一家一姓之私利治天下。”
“今紅袍軍承天順民,立國號為中國,取執兩用中之意,誓建公平之世......”
賣炊餅的王老漢聽著聽著,突然老淚縱橫。
他轉身對身旁賣菜的趙婆子說。
“老漢我活了六十年,今天才知道自己是有國的人。”
“今日起,不必做那飄零落葉了,咱,有根了......”
詔書傳至南京時,秦淮河畔的書生們將酒碗摔得粉碎,臉色紛紛漲得通紅。
一個叫顧炎武的年輕士子拍案而起。
“中國!好一個中國!此二字道盡千年未有之變局!”
他聽過這段時日京師及各地文人盡數逃離紅袍管轄之景,這些時日許多讀書人甚至哭嚎流涕,叫嚷著禮崩樂壞。
但從建國詔上,他看到的是一團火。
一團足以焚盡數千年歷史腐朽的火光,直到今日,才見光明!
顧炎武漲紅了臉,一口氣在胸腔中憋住許久,狠狠飲下兩碗酒,猛的摔了碗。
“既是吾等之國,自當披肝瀝膽,以昭當世!”
“中國......要昂立于當世各國!”
當夜,三十余名江南士子聯袂北上投奔紅袍軍!
京師武英殿內,十二支牛油巨燭將深夜照得亮如白晝。
如今魏昶君還在忙碌,即便剛剛下了建國詔。
他站在老舊的木桌案上,面前鋪著一張丈余長的宣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新政構想。
黃公輔正用他那雙布滿老繭的手指著圖紙中心。
“最高內閣九人,須有三人出自農戶,三人出自工匠,剩余三人方為士人。”
“這......”
閻應元神色有些復雜,這位監察部總長如今負責整編。
“雖然咱們已經在普及教導,可還是有很多農戶工匠不識字,如何參與國政?不如仿效古制......”
“不行。”
魏昶君突然將茶碗砸在地上,瓷片四濺。
“紅袍軍起于隴畝,靠的就是不識字的老農用扁擔打出的天下!不識字?那就邊干邊學!"他抓起毛筆,在最高內閣四字上重重畫了個圈,內閣人可以不是讀書人,但必須由百姓推舉,得票多者上京,楚意,你擬個章程出來。”
楚意頷首,眼中閃爍著奇異的光彩。
這位曾熟讀經史的秀才此刻卻在宣紙邊緣寫下天下為公四個狂草大字,墨跡力透紙背,一如之前和魏昶君共同商議紅袍軍語錄時的姿態。
黎明時分,討論轉向地方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