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盡管將后宮中長史少史都加進來,此刻后宮人數對于一位一統家國的君王來說,也著實稱得上少了。
鄭、楚二位夫人自不必提,秦八子她也熟悉了,且對方已早早言明效忠。
除秦八子外,宮中還有一位八子,乃是齊國進獻。
對方樣貌秀麗,一身精致婉約的碧玉氣質如春風柳枝,連說話都帶著吳儂軟語的腔調。
很是甜糯。
這位齊八子生有公主心明,年11歲。
但心明生來有肺弱,季節交替之時常生咳喘,今日都還病著。
剩下的,就是越國進獻的良人,如今生有公主芃,4歲。
越良人相較后宮其他人,皮膚微黑,眼睛卻如鹿般伶俐。大約出身越國貴族的緣故,她身姿矯健,聽說劍舞一絕。
但自從越國覆國之后,姬衡就再沒召她看過劍舞。
還有一對雙生姊妹乃燕國所贈,燕王昏庸無道,獻上的姐妹花卻是不可多得的精致美人,五官單看哪一處都十分完美。
但,也就僅止于此了。
姐妹二人一模一樣,實難分辨,也曾共同育有公主,但還未足月就夭亡。
再有長史少史各一人,長史一子三歲夭折,少史無子。
此九人,便是姬衡后宮的全部了。
但假如按照周禮,君王除王后外,當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在這個燕國昏庸國君都能坐享數百美人的時代,他這樣單薄的后宮,實在是……
秦時也不知該如何形容了。
但不管怎樣,人少總是利己的。
她因此又高興起來,與后宮諸人一一問過話之后,待晚間見到姬衡,又忍不住直抒胸臆:
“大王后宮諸人很少,也不愛重她們,我很開心。”
彼時姬衡正在竹簡批注,手中朱筆動作一頓。
冊立王后之后,為表示對王后的愛重,每日百二十斤奏章便不能全在章臺宮批注至深夜了,因而便有一部分會被帶入蘭池。
但令姬衡心中熨帖的是,王后并不會在一旁癡癡等待,也不會想盡辦法纏磨他早些入睡,反而自己也鋪上紙筆,練字讀書,或記錄些什么。
直到他今日收筆,對方也會跟著一同停下。
美其名曰:陪大王讀書。
這簡單的一份陪伴,已經又令周巨嘆為觀止了。
難怪大王寧愿耽誤些時間都要陪著王后,令她開懷。實在是、實在是!
可憐他向來機敏,如今竟也不知該如何形容了。
而如今聽到秦時這直接話語時,也沒忍住看了王后一眼。
好直白啊。
但是看大王神情,居然還很喜歡這份直白。
事實上,姬衡不僅是喜歡直白,還有種【寡人沒猜錯】的淡淡嘆息與優越感。
像王后這樣極愛重寡人,連片刻分離都不想,一有機會便要想盡方法貼近的濃烈依戀之情,果然見不得寡人再臨幸其他女子。
可見善妒之心,十分濃重。
他收攏心神,此刻在竹簡上簡單書就意見,看周巨已經將其收下去,這才嘆息道:
“王后歡喜在何處?”
??后宮是早有的,避不開。大家理性閱讀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