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前,許多人一動不動。
客廳里沒人換臺。
孩子放下了手機。
連最愛吵鬧的飯桌都靜了。
全國上下,千家萬戶,盯著屏幕,看這部《站起來了》。
沒有流量明星,海報也樸素。
可收視率一路爬升。
勢不可擋。
第一集結尾,攝制組辦公室擠滿了人。
技術員盯著屏幕,嘴唇發抖,手僵在鍵盤上。
半晌,他才擠出一個字。
“啊……”
臺長一把推開他,眼睛死死盯住那行數字。
“2%?”
如今誰還看電視?
平臺割走觀眾,短視頻搶走時間。
年輕人寧愿刷兩小時段子,也不愿看十分鐘正劇。
一部劇能破2%,就是爆款。
而這部劇,沒有宣傳陣仗,沒有熱搜鋪路。
首播當晚,直接沖到2%。
臺長漲紅了臉。
“開門紅!這是開門紅!”
屋里炸了。
“成了。”
這不只是收視贏了。
是信這個東西,贏了。
導演站在窗邊,沒加入慶祝。
他低聲說:“得謝謝那支mv。”
預告片配了一首叫《天地龍鱗》的歌,混進真實歷史畫面。
一夜之間,播了億次。
評論全在說【哭了】【這才是我們該追的光】【劇我預約了】。
那股風,吹到了現在。
開播前,主創們私下估過收視。
題材嚴肅,沒流量撐場,宣傳動靜也不大。
再加上,眼下誰還耐著性子看正劇?
能守住1的收視,不挨罵,就算贏了。
結果第一集播完,數字跳上2。
不是虛火。
是實打實的兩倍。
《天地龍鱗》這首歌,更是橫掃各大平臺榜首。
“老百姓對這片土地還有信心。”
“所以才愿意信這些故事。”
臺長站在窗邊,看著樓下跑來跑去的年輕編導。
導演沒說話,手悄悄掐進了掌心。
汗水,順著鬢角往下爬。
觀眾買賬不是因為宣傳到位,而是因為他們真的被點燃了。
可火一起,就容不得半點濕柴。
只要劇情一松,節奏一拖,人物一飄。
哪怕只是稍微討巧,觀眾就會轉身走人。
高開低走的劇,他見得太多了。
一旦塌下來,砸的不只是片子,還有那點剛攢起來的信任。
他喉頭動了動。
現在,一點都不能松。
廣告結束。
第二集開場。
法租界一處老石庫門。
天色暗下去,雨絲斜織,墻根的苔蘚吸飽了水,綠得發黑。
李先生撐傘回來。
腳步不快,濕鞋在門檻留下兩道印子。
屋里燈昏,妻子低頭縫衣,聽見動靜抬了頭。
“在外頭跑了這么久,不如回來住幾天,安生讀點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