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莫的鬼子?”張弛搖了搖頭,語氣顯得從容不迫,“地勢所限,鬼子最多擺在那里一個加強大隊,千把人,雨季一過,咱們用不了幾天就能拿下。真正讓我頭疼的是曼德勒和松山。”
歷史上新1軍幾乎摧枯拉朽的從野人山打通了新平洋方向的通路,因此張弛并不擔心自己西側的側翼。
他擔心的是戰線東側的滇省邊境高黎貢山山脈,和大軍南下必經的節點——曼德勒。
張弛知道,自己的異軍突起打破了歷史軌跡,尤其是自己提前近一年攻克密支那的壯舉,使得鬼子的戰略重心被迫轉移到來勃固方向。
與歷史上1944年師老兵疲、戰力日漸衰退的南方軍相比,現在的鬼子不僅增派了近衛第2師團和兩個下轄5個大隊復原兵的獨立旅團為援兵,原本已經駐扎的18、33、55等幾個主力師團也顯得更加精銳。
換句話說,當前的敵人無論在數量上還是戰斗力上,都比歷史上的情況更具威脅。
這背后的原因很清楚:鬼子的野戰師團作為占領區的主要駐扎力量,通常隨著駐防時間的延長,其戰斗力會顯著下降。這種“精銳退化”的規律在鬼子中早已司空見慣。
戰爭早期,腦子有些軸的鬼子按照打下一地、駐囤一地的方針,將最精銳的野戰師團用于占領區的駐防任務。
野戰師團打下一地后,他們往往以中隊甚至小隊為單位分散駐扎,長期疏于訓練。
這些鬼子平日的時間多花在搜刮糧食、尋覓“老鄉雞”或其他搞花活上,要么就是下鄉掃蕩作戰。
于是,這些原本具備強大戰斗力的師團,會隨著駐防時間的增長,逐漸滑落為治安部隊的水平。
一般來說,持續駐扎一到兩年后,這些師團的戰斗力會嚴重退化,甚至和治安旅團差不多。(新世紀白鷹親身體驗,《論治安戰對野戰部隊戰斗力的危害》)
鬼子的大本營對此問題并非全然無視。
在乾國,鬼子特意組建了不少獨立旅團和獨立聯隊,專門下鄉維持治安,將野戰師團集中在交通線附近機動作戰,以保存其戰斗力。
然而,在南洋戰場上,由于人力和海上運輸能力的嚴重不足,鬼子只能依賴偽軍維持部分治安,同時不得不將野戰師團分散駐扎以填補治安空缺。
這種資源調配的捉襟見肘,加劇了他們的困境。
但如今,張弛提前發動進攻,完全打亂了鬼子的節奏。他的主動出擊迫使駐扎在勃固的鬼子不得不迅速重新集結,準備參與會戰。
這一來,反倒讓那些原本因駐屯而開始“退化”的野戰師團得以在戰斗力尚未顯著下降的情況下重返戰場。
這些部隊的戰斗經驗、協同能力和士氣仍然處于較高水平,無形中讓接下來的戰場的形勢變得更加兇險。
張弛仿佛自語,又仿佛是對屋里的小七說:“噴火器、土木掘進,對付松山要塞的山體工事除了飛機轟炸和重炮覆蓋,好像也就這倆東西靠譜了。”
“要不試試給坦克加裝推土鏟和噴火器,然后提供給衛司令的遠征軍?”張弛腦海中突然冒出了好主意。
“不行,還不夠,這樣最多突破山腳和山腰的防御,松山海拔2000多米,坦克根本威脅不到山頂的鬼子工事。”轉念一想,張弛又覺得還不夠。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