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支那的陽光一如既往地毒辣,但在這個清晨,整座城市的氣氛卻異常不同尋常。
街角的報亭前,人群排起了小隊。
年約五旬、穿著整潔藍布長衫的老鄭,早早地便排在隊伍前邊,手里緊緊攥著幾枚硬幣。
輪到他時,他一下子買了三份不同的報紙,攤開一看,果不其然,頭版新聞無一例外,全是關于三名白鷹士兵在密支那地方法庭受審的大標題。
《安民軍鐵血執法,白鷹士兵終將受審》
《張弛將軍強硬回擊外邦特權,維護本地司法尊嚴》
《白鷹官方首度妥協,默認其無治外法權地位》
尤其是南華早報,更是對此事進行了詳盡的報道,特約作家郁文更是進行文筆辛辣的社評。
‘帝國主義橫行無忌的時代已經過去,此次事件必將成為未來平等新秩序的試金石。’
當然,也有些慕洋派發出評論,‘即便強如合眾國亦知廉恥,其無愧于自由世界燈塔之名,恃強而不凌弱,是新時代的道德標桿’云云。
總之,這次對峙事件的消息如炸雷般迅速傳遍整個南洋,傳播至安民軍控制區的每一個角落,甚至傳到了山城,乃至遠隔萬里的霧都和春都。
在聯合王國的首都霧都,《泰晤士報》刊登了一篇評論文章,言辭微妙:
‘密支那事件顯示,南華軍政體系正在形成強有力的司法主權意識。這場風波的處理方式,似乎為新時代的軍事外交提供了新的范例?無論如何,對于接下來的發展,合眾國是否會進行反擊,我們將拭目以待。’
而在另一邊的民國,左翼報紙則毫不含糊地表示:
‘張將軍之所為,非但為密支那之人民伸張正義,更是代表所有被殖民、被輕視的東方民族,給予西方列強一記響亮的耳光。’
而白黨的喉舌則在這件事上含糊其辭,畢竟就連白黨高層自己,也在觀望,等待著審判結果,等待著后續白鷹的行動。
若是白鷹不進行報復,不切斷對安民軍的援助,不停止與安民軍的貿易,那么他們自然要打蛇隨棍上,趁著這次事件一起對民國進內那些作奸犯科的白鷹大兵進行清算。
若是白鷹只是暫時妥協,后續進行了激烈的報復,那白黨高層就準備偃旗息鼓,順便再在輿論上對安民軍的不自量力進行一波嘲諷。
然而對于南洋本地的華人來說,這不僅是新聞,而是民族尊嚴的一次回響。
此刻,安民軍治下,無論是民眾、士兵還是官員,他們心中都清楚一個事實。
那些為了討回公道而出動的大炮、坦克,憲兵們的強硬行動,背后所展示的,不僅僅是軍紀與權威,更是安民軍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力量,在國際舞臺上敢于平視甚至對抗傳統列強的決心。
這毫無疑問是一場帶有政治意味的勝利。
哪怕是昔日趾高氣昂的白鷹,此刻也不得不低頭配合。
獅城中華會館主席更是在一次茶會上激動地說道:
“五十年前,我們的先輩被白人警察當街鞭打,申訴無門;五十年后,我們的軍隊敢讓白鷹士兵站上法庭受審,這是天翻地覆的大變化!”
這場風波仿佛點燃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