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10月下旬。
雖然張弛一向主張‘生活簡單、作風務實’,也常常拒絕特供待遇,堅持在機關大樓的大食堂用餐,與普通工作人員們一起排隊打飯。
但張廣松和情報司的金司長卻始終不放心,打著“保衛領袖安全”的旗號,硬是為他在大樓里開了一間專門的小食堂,配上了頂尖的廚師團隊,開起了小灶。
久而久之,這“小食堂”就成了一種“風向標”。
誰能坐進去吃上一頓,不光證明他在中樞有點分量,更說明他最近在張弛面前很受重視。
這天中午,張弛和張廣松、白宏盛、陳振傳幾人邊吃邊聊工作。
說著說著,張弛伸出筷子,在瓷盤里架起一筷子炒雞蛋,放進嘴里。
這炒蛋泛著金光,透亮柔嫩,配著些許蔥花,剛一入口,香味撲鼻,但他嚼著嚼著,眉頭卻微微一蹙。
周圍幾人注意到張弛表情變化,皆是一驚。
張廣松趕忙伸出公筷,也夾了一些炒雞蛋,放進自己碗里,然后仔細品嘗。
他心道不該啊,這小灶的兩位大師傅,可都是他專門花高薪請來的。
一位是來自津門八大飯莊之首登瀛樓,37年鬼子占領津門之后這位大廚南下,后來輾轉流落到后方,專長是魯菜和津菜。
另一位則是師承清末美食家,太史第江孔殷的后人,要知道太史蛇羹、龍虎斗等粵菜可都是江孔殷首創,他的后人的徒弟,怎么也算是代表民國粵菜的巔峰體系了。
有這兩位大師傅坐鎮,總不能連工作日的午餐,一盤小小的炒雞蛋都出問題吧?
炒雞蛋剛一入口,咸鮮的滋味立刻在張廣松的口腔里爆發開來,雞蛋炒的火候恰到好處,嫩滑但不松散,蛋香四溢。
幾人嘗過炒雞蛋,都覺得不愧是大師傅的手藝,即便是最普通最尋常的一道炒雞蛋,也有滋有味,盡顯大廚的余韻。
他們互相隱晦的看了一眼,都沒嘗出異常,不知張弛為何皺眉。
幾人心事重重的用過午餐后,張弛這才看似隨意的提了一嘴:
“我看陸軍那邊有報告上說,有大量戰士們反應,早餐按人頭供給的煮雞蛋微微發腥。”
陳振傳下意識接上:“發腥,放壞了吧?”
“奇就奇在這。”張弛搖頭,“經過內部審查,各軍事單位采購的都是養雞場送來的新鮮雞蛋,未發現有以次充好的問題。
這是怎么回事?今天中午那盤炒雞蛋,你們吃著如何?腥嗎?
眾人皆盡搖頭。
“恰恰相反,滋味美極了。”
“中午這道,可比我家的廚子做的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