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江芷寒那頭有不少雜音,聽著像是會議上的爭吵。
大集團開高層會議,吵吵架是很常規的事情,涉及到各個部門、分公司的利益,肯定是要據理力爭。
江芷寒作為掌控著,需要的是平衡各方利益,必要的時候要悄咪咪地挑點矛盾出來。
徐其琛把自己創業的打算和江芷寒說了一番。
“我不懷疑所謂秘方的獨特口味,只是你能否保證這樣的秘方不會有別人效仿?”江芷寒看著屬下間的爭吵,對徐其琛提到的獨特性更感興趣,“麻辣燙市場非常成熟,基本是贏家通吃,零散的店家只能茍延殘喘,如果他們能夠復制出同樣的秘方,你就不具備任何的競爭力。”
大型餐飲企業除了口味之外,更重要的是產品標準化、服務標準化、管理標準化、配送統一化,有效了降低了各種成本,是單打獨斗的小店所不具備的優勢。
徐其琛帶著秘方竄入市場,或許短時間內能夠贏得一大批顧客,可一旦大集團反應過來安排人員研發,可能徐其琛的店還沒開出滬城的一個區,人家早就全國統一跟進了。
江芷寒做過互聯網創業公司,雖然和餐飲行業搭不上邊,可經營的道理是相同的。
千萬別有錯覺,別隨隨便便覺得大公司慢,大公司懶,大公司官僚。
有時候人家只是嫌棄你太小,就算是發展起來,也可以通過收購、投資保證有一定的話語權。吃相太難看,又是對公司形象影響很大。
可一旦在核心戰略上有碰撞,大公司就會發狠起來,玩了命的弄死你。比如,在O2O時候,阿里受到了威脅,它的地面部隊表現出來的戰斗力一點都不低于美團,逼得美團不得不站隊滕迅,引入巨大流浪,否則真可能被阿里推到絕路上。
徐其琛的餐飲公司開出來,就是觸動到幾大規模龐大麻辣燙公司的核心利益,人家不和你拼命才怪呢。
千萬不要小瞧餐飲企業的能力,和互聯網的大佬們比看著是落魄了點,好歹也是大幾十億的市值。就拿較為成熟的楊國福和張亮來看,前者有用5500家和后者4700家,數量上是超過肯打雞的。
“我的建議是,充分調研,再研究是否入場。”江芷寒鄭重地說道。
創業最忌諱的就是一頭腦熱地鉆進去,這種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江芷寒有金鑫集團作為背景還遇到了一大堆麻煩呢,何況是徐其琛這樣的創業新人。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喊得響亮,各種創業基地和孵化器紛紛成立,不少成功創業者的故事也經常見諸報端。在許多人看起來,創業就是和財富自由和人生理想畫上了等號,似乎只要一創業就可以馬上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名利雙收。
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很骨感,就像巴菲特說的:“當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誰在裸泳”。
據不完全統計,初創企業的失敗率為80%左右,企業平均壽命不足3年,其中大學生的創業失敗率更是高達驚人的95%。
你所看到的成功不過是幸存者偏差,大多數人品味到的是苦澀酸楚的滋味。
江芷寒的勸說猶如冷水一盆潑到徐其琛頭上,透心涼。
隨著靈氣復蘇,像是那塊小山坡絕對不會是個例,遲早會有其他人發現其中秘密,到時候徐其琛還能否堅持下去?
當然,像是徐其琛這樣貪戀金錢的修煉者實在是不多,其他人多少是有些修煉者的傲氣,至少明面上不為金錢所折腰。
到了約定的時候,徐其琛在一處茶室看到了拘束的劉清。
丑話說在前頭,徐其琛把其中的風險講了個清楚,等待著劉清的答案。
“包路費和食宿嗎?”
“那當然。”
劉清的神情堅定了不少:“那就去試試。”
活了四十年,好不容易有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劉清不想放棄。何況出門的時候婆娘都說了,做了決定的事情輕易不要放棄,哪怕是撞了南墻也無所謂,反正家里頭一無所有,不會再出現更糟糕的情況了。
“你那么相信我?”
“徐老板,您是做大事的人,我跟著你,想來是吃不了虧的。”
徐其琛莫名多了一些信心,給劉清留了足夠的費用,表示自己先回滬城安排,稍后劉清帶著家里的野菜干趕來。
出來已經好幾天,該玩的的都玩了,特色小吃一個沒拉下,也該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