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林楠也一一邀請其他的來自大唐的道士。
其中,樓觀道的祖師尹喜,就直接此行,便是要扎根車遲的。
尹喜是個妙人,而且知天時,懂得跟上“道祖”的步伐。
因此,當初其毫不猶豫地迎接跟隨太上,得到了《道德經》傳世。
之后,其便在終南山修行至今。
現在,他聽聞了車遲國有“道子”,還是道祖親認的道子,就更毫不猶豫,幾乎是帶了樓觀道的大半弟子,此刻一同到了車遲國,要在車遲國扎根。
林楠自然是熱烈歡迎:“車遲國中,還有一山,名為蜀,道友之樓觀道,可于蜀山立足生根,可在車遲國中廣收門徒。”
除了他們,林楠還對其他道者一一相邀。
這一番,林楠的目的簡單而純粹,便是為車遲國留下人才。
這幾位道者,毫無疑問,都是能夠在道門史上,留下一筆的人物。
因此,有他們的加入,車遲國的道庭,自然也就壯大了起來。
“大國師所言極是。”
車遲國國王也沒有閑著,他一直在配合林楠,以及黃英等道者。
這邊說,要為樓觀道修建宮殿。
那邊說,車遲國中,各種種植以及醫療,都對孫思邈開放。
又說要為諸位道者頒發身份,可在車遲國中暢行等。
這一番下來,無論是李淳風,還是虎妖張烈等,都能夠感受到車遲國對于道門的重視。
這讓他們感官奇異,這是在大唐中,得不到的待遇。
于是,自然而然的,他們的心態,就都有些動搖和改變。
一眾道者,雖然身份不凡,但是他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這樣的氛圍。
上至國王列公,下至民夫走卒,車遲國中,到處彌漫著一股對于道者的尊重。
而且還都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并非是作假。
這些感受,讓這群來自于大唐的道者,都感覺奇異,從所未有。
因此,他們對于車遲國的觀感也挺好。
面對林楠的相邀,一個個都暫時答應了下來。
李淳風見狀,不禁苦笑,心中暗想:“如此下去,來時都好好的,有諸多同道,但是返回之時,卻不見得還有多少了。”
李淳風內心微嘆,對這種情況洞若觀火,不抱希望。
他們這一行人,有唐皇派遣而來的,就如李淳風。
李淳風還有些跟隨,是大唐的將士。
除此之外,大多數同來的道者,卻都是孑然一身,逍遙天地間的。
如同孫思邈,早就孤家寡人,獨自逍遙,本就在終南山隱修,不再出山。
此刻,車遲國迎來了一位訪客。對于這位訪客而言,車遲國與大唐之間的差異似乎并不顯著。
比如虎妖張烈,盡管他被譽為蜀中妖王,但他所追隨的祖天師早已飛升天界。如今,他獨自一虎盤踞在正一之地,倒也落得個無牽無掛。
再如樓觀道的祖師尹喜,他本就是懷著投奔道子、尋求機緣的心態而來。因此,他們當場便決定,至少在車遲國逗留一段時日。
就連號稱“通玄先生”的張果,也決定暫時留在車遲國中。
這卻讓李淳風有些犯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