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唐三藏,變化太大,讓他都有一種分離感,仿佛眼前的師父不再是曾經那個熟悉的人。而現在,師父又恢復了往日的模樣,讓他倍感親切。
“阿彌陀佛。”唐三藏將九環錫杖攬入臂環,雙手合十,唱了聲佛號,對林楠道,“既然五年之期已滿,貧僧便告辭了。”
這一刻,唐三藏仿佛恢復成為了原本的大唐高僧。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慈悲,仿佛又肩負起了那取經的重任。
“是,師父。”孫悟空應了一聲,立刻去準備離開的事宜。
他還回頭,朝著自己的徒弟囑咐了一聲:“悟空,前去買上幾張車票,吾等一路向東,離開車遲。”
很快,唐三藏師徒便乘坐火車,離開了車遲皇城。伴著汽車的蒸汽嗚鳴之聲,哐當哐當的車輪轉動之中,他們向著東方而去,踏上了新的征程。
而在車遲皇城的三清觀中,除了林楠之外,虎萬天仙、鹿萬因仙、庠歷天仙也在。這車遲國的四大國師,難得地齊聚在一起。
三位大仙圍繞著林楠,心中有所疑問,這時便提出了出來。
虎力大仙率先問道:“林楠道友,為何如此干脆地放了他們離去?”
此前,林楠留下唐僧師徒,對三位大仙有所解釋。他解釋說需要時間,在大乘佛經傳播開來之前,需要時間來讓車遲做好準備。所以三位大仙也就認為,留下唐三藏師徒時間越久越好。
林楠的目光,看著向東遠去的火車,眼神之中,大有深意。他緩緩說道:“因為,現在已經足夠了。”
“而且,現在的他們,在車遲待了五年,潛移默化的,已經對車遲有了一種概念。這種概念,或許會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影響他們的一生。”
說著,林楠轉頭,看向了三位大仙,問出了一個問題:“以平凡人身份在車遲待了五年時間的他們,再返回大唐,他們能夠適應嗎?”
三位大仙聞言,陷入了沉思。他們深知,這五年里,唐三藏師徒在車遲經歷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他們的心態、觀念或許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回到大唐,面對熟悉又陌生的環境,他們能否適應,確實是一個未知數。
與此同時,在某個會社之中,已經年至少年的方翰,正在給屋里的秀才以及貧寒學子灌輸著思想。若說這是強行灌輸某種思想,似乎并不恰當,倒不如說是他在向眾人宣揚自己內心的理念。
他所秉持的理念,實則深深扎根于現代的思想土壤之中。只不過,現代的理念與古“零二零”代的思想,在某些方面有著微妙的相似之處。
就比如那“天下大同”的愿景,便精準地勾勒出了現代社會的某些特征。于是,方翰巧妙地將自己當下的理念,披上了一層“大同”的外衣。
然而,這看似傳統的“大同”理念,其內核依舊是源自現代的思想精髓。
“大同社會,追求的是人人平等,人與人之間,不應有高低貴賤之分。”
“世間之人,皆具人格,且人格平等,無分尊卑。”
“身份的卑微,僅代表在社會地位上的差異,卻并不決定人格的高低。”
“因此,那些行善積德、品行端正之人,人格高尚,理應受到眾人的敬仰。”
“相反,那些作奸犯科、品行不端之人,人格卑劣,為人所不齒。”
“所謂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正是對人格與位格關系的生動詮釋。”
在這間屋子里,聚集的大多是貧寒學子。即便有秀才,也并非出身名門望族,甚至有的出身頗為不堪。
但此刻,當他們聆聽方翰的言辭時,卻都流露出了相似的反應。他們既感到震驚,又深受觸動,內心涌動著狂熱的認可,甚至還夾雜著一絲微微的激動。這一切,皆因方翰的這番話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