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平等、人格、位格……”
有秀才喃喃自語,深受觸動,仿佛看到了方翰所描繪的那個理想中的世界,那才是真正的大同之境。
“這樣的社會,真的能夠實現嗎?”有人難以置信地問道。
方翰堅定地點了點頭:“當然可以做到,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不斷發展更多的志同道合之人,遲早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而且……據我所知,在遙遠的西方,有一個國度,名為‘車遲’,已經初步實現了這一點。”
“世間竟已有大同之地?”其他秀才聞言,立刻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神情。
“不錯,車遲已經初步實現了大同。”
“而且,我們現在所食用的那些所謂的‘大唐神物’,其實都源自車遲之地,只不過被改頭換面,冠以了大唐之名,以此來籠絡民心罷了!”
方翰進一步揭露了這一事實。
方翰,本是林楠從現代帶過來的“種子”,在賈日的陪伴下成長。當年,在他境遇凄慘之時,突然覺醒了記憶,仿佛置身于地獄之中。
然而,在度過了一開始的艱難困苦之后,方翰以一介“家奴”的身份,默默積累,逐漸成長至今。
如今的方翰,已是一名“秀才”,而且是少年秀才,即便在同齡人中,也堪稱佼佼者。
正是因為身份的轉變,方翰開始著手自己的“大業”。這所謂的大業,便是改變這個社會,一步一步,先將理念悄然傳播出去,吸引并發展一批批志同道合之人。
方翰深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也明白萬眾一心的重要性。因此,他決定從傳播理念入手。
在成長的過程中,方翰也逐漸發現,這個世界與他記憶中的大唐有所不同。最初,他是因為看到了紅薯、玉米等物,才察覺到這個大唐的異樣。
后來,經過多方打聽,他終于確認,自己所處的確實是大唐,但這個大唐,卻是西游記中所描繪的那個天唐!
最初發現這一點時,方翰險些信念崩潰,長久以來的堅持差點付諸東流。畢竟,在正常普通的大唐,還有改變的契機;但在一個充滿了仙佛妖魔的大唐,又該如何改變呢?
更何況,這里的天子,還有天定之說;世間諸多事情,更是有所定數……
在這種情況下,方翰實在想不出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因此險些心態失衡。
好在,隨后他了解到了“車遲”的存在。隨著對車遲信息的探索越來越多,方翰越發肯定車遲的特殊性。
在了解到車遲之后,方翰的心態也逐漸穩定了下來。在他看來,車遲那樣一個由妖怪國師主導的小國,都能因穿越者而改變,那么大唐又為何不能改變呢?
從那時起,方翰便一邊四處打聽車遲的信息,一邊緩緩堅定自己的信念。
就如這“大同”之說,便是他關聯車遲,拿來就用,自己成立了一個“大同社”,并時常以“車遲”作為幌子,來吸引人入社。
在“大同”之下提出的“人人平等,位格人格”的理念,是方翰專門針對大同這個概念而提出的。就這樣,方翰的理念傳播得更快了。
其中,既有現代人人平等制度的吸引力,也有一部分是因為“車遲”名頭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