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李淳風也看出了陳茂生的這點異常。他曾仔細解析過,最后認定這是陳茂生冥冥之中,前世所留的“夙念”。
李淳風原本以為,隨著陳茂生修行時間的增加,這種夙念會逐漸變小。可沒想到,這種念頭卻越來越嚴重,以至于現在化作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想法一生,便如脫韁的野馬,難以遏制。這些年,雖然陳茂生“神童”之名逐漸銷匿,但他的動作可一點都不低調。他的父親陳實,如今已經是一位頗具規模的商人,他創立的“商會”,不僅在長安站穩了腳跟,還擴散到了其他的城市之中。
實際上,這陳氏商會的背后,真正的幕后人物還是陳茂生。他雖然隱居幕后,但商會的大小事務,他都會過問,并給予父親一些建議和指導。
這時,隨著陳茂生內心中的想法滋生,他立刻行動起來。他首先通過遍布各地的商會,去收集信息,悄無聲息地收集關于這個時代的大量情報。從朝廷的政策變動,到民間的風土人情,他都想要了解得一清二楚。
就連陳茂生自己,都主動走出了長安,親自到各地去歷練,收集第一手的信息。他走街串巷,與各種各樣的人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想法。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大唐的繁榮,也看到了繁榮背后隱藏的問題。
也就是在這一收集信息的過程中,陳茂生發現了一個不得了的東西——“大同社”。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與一位商人的交談中,聽到了關于大同社的只言片語。
“大同社?大唐也有大同社?”陳茂生心中一驚,對這個名字十分敏感。
“大同”一詞,陳茂生并不陌生。不說從古時就有這個詞,光是最近幾年,他就從師父口中得知,車遲那邊正在努力實現大同。所以,當他在大唐的領土上聽到“大同社”的信息后,立刻就來了精神。
一得到這個消息,陳茂生便全力以赴地去搜尋關于大同社的更多信息。他通過各種渠道,與不同的人打交道,不放過任何一個線索。慢慢地,他接觸到了一位大同社的“同道”。
為了得到這位同道的信任,陳茂生可謂是費盡心思。他展現出了自己的智慧和見識,與對方深入交談,分享自己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經過一番努力,他終于得到了那位大同社同道的信任。
在一次見面中,陳茂生得到了對方的“傳道”。那位同道神情激昂地說道:“大同者,平等也。天下人人生而平等。如今有階級之分,不過是位格人格之別。位格有高下,人格無高低,此乃大同也。”
聽著這些理念,如果可以具現化,陳茂生的腦袋上一定會冒出一連串問號。他的內心充滿了疑惑和震驚,這些理念與他所了解的大唐社會有著巨大的差異。
隨著一連串問號在腦海中浮現,陳茂生內心的第一反應,卻是一個大膽的念頭:“車遲大國師對大唐出手了?”他覺得,只有那位神秘的大國師,才有能力在大唐傳播這樣的理念。
但很快,他就否定了這個想法。因為現在的大同社,看起來還十分稚嫩,無論是組織規模還是影響力,都遠遠比不上他師父李淳風口中描述的那位舉世無雙、絕代風華的大國師的手筆。
在否定了這種想法后,陳茂生開始嘗試主動深入大同社。
他巧妙地運用了一些修行上的小技巧,迅速融入了大同社的圈子,甚至贏得了與更高級別“同道”會面的寶貴機會。
“這個組織的運作流程,既嚴謹又似曾相識,那種熟悉感,簡直無法言喻。”陳茂生心中暗自思量,不禁感慨道,“這絕對是現代人的手筆,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現代人,說不定在現代社會里,是個呼風喚雨的大人物呢。”
帶著這樣的感慨,陳茂生終于迎來了與大同社社長面談的時刻。那是在一場小型集會上,大同社的社長正與各位同道交流心得,傳播理念。
就在這樣的場合下,陳茂生第一次見到了方翰。
“嗯?”兩人目光交匯的瞬間,陳茂生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覺,仿佛與方翰之間有著某種難以言喻的聯系。
與此同時,方翰也感受到了這份異樣的感覺,他忍不住多看了陳茂生幾眼,但表面上仍保持著鎮定,繼續按照流程與各位同道交流,確認彼此志同道合。
“陳同道,你好,感謝你這些日子以來對大同社的無私奉獻。”方翰走到陳茂生面前,鄭重地與他握手,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在大同社中,社員之間相互稱呼為同志或同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一切以思想交流為重。
然而,讓方翰意想不到的是,這位給他留下特殊印象的同道,下一刻竟說出了一句讓他措手不及的話:“富強,民主!”
方翰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應道:“文明,和諧!”
陳茂生緊接著道:“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