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有了足夠的利潤后,才能持續投入研發,制造技術壁壘,就算其他省份的企業想要模仿,他們也只能模仿幾年前的舊產品。
只要持續保持技術領先,就能持續占有市場份額。
長期保持高增長率。”
陳市長此時的表情已經開始嚴肅起來,他有想過,高新區的新產業布局會給東甌市大部分以傳統低門檻行業為主的情況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但是沒想到,這其中的區別居然這么大,帶來的驚喜會這么多。
祁同偉沒說出口的是,其實北方一些國企的技術儲備更好,基礎也更好,可惜啊,他們現在處于陣痛期,在市場競爭上面,根本沒有一點優勢。
只要市場份額占住了,東甌這邊的企業就能不斷進行下一代的研發,直到超越北方的國企,這邊的企業是輕裝上陣的小海豚,大家力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沒有掣肘自然游得飛快。
可是北方那些大國企,卻是在漁網里流血的大鯨魚,再大的力氣,也只能無力得掙扎,看著自己流血,無數藤壺寄生在鯨魚身上吸血。
祁同偉這一通話,算是說到了陳市長乃至高育良的心底。
是啊,現在是全國有那么多空白市場,東甌市的人之所以先行一步,還不是過去太窮了,窮到沒飯吃了,這才大膽創業。
現在其他省市的發展民營經濟的氣氛還沒起來,等他們反應過來,東甌能有什么優勢,交通交通沒有優勢,土地土地沒優勢,屬于丘陵地區,七山二水一分田,平地少的可憐。
如果真的只是一大堆傳統輕工業發展起來,等過了紅利期,根本抵抗不住競爭和風險,到時候陣痛期就輪到這邊的民營企業里。
真正的破局之法,也只有像祁同偉說的那樣,搞技術密集型企業,創造一代又一代的技術壁壘,等外面的企業開始起步的時候,這邊的市場份額早就被占光了,再發展競爭需要時間,需要經費,那時候市場的話語權已經被高新區這批企業牢牢把握住了。
“兩位領導,可能這么說,沒有直觀的概念。
我舉個例子,比如澎湃裝備最近下線的最新一代數控機床,已經領先市場上兩代了,是第三代的產品。
而市場上流行的,一臺數萬乃至十數萬的卻是他們幾年前的第一代產品。
如果有人進入他們這個市場,從第一代開始,那他們就會直接拿出第二代產品,同時把倉庫里的一代機床降價傾銷出去。
新人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開發的產品,卻要直接降價數倍,成了工業垃圾,那誰還會去研發。
在銷售二代產品的同時,那邊的四代產品也在同步研發,二代產品獲得的巨大利潤將會投入一大部分研發四代。
對于競爭者來說,這將是一個死循環。
當然,我只是舉裝備制造這一個例子,其他所有技術密集型行業都是如此,一代一代積累技術壁壘,讓競爭者無從下手。
說起來這個理念很先進,其實歐美日這一套已經用了幾十年了。”
陳市長思考了一會兒,叫來了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