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楩正在城內有條不紊地制作著泡面軍糧。與此同時,袁成等三人也以驚人的效率,僅用短短一天的時間,成功集結起了約一萬余人規模的隊伍。其中,火槍隊由于原本距離他們較近,再加上騎兵營收到消息后迅速換裝并策馬疾馳而來,所以各方力量匯聚得相當順利。
在這個過程中,令人慶幸的是,無論是集結途中還是匯合之時,他們都未曾遭遇絲毫危險。然而,他們如此大規模且突然的集結行動,卻著實將貴陽城的守軍嚇破了膽。這些守軍們怎么也想不明白,為何會在毫無征兆、未聞任何風聲的情況下,自家城池邊上竟平白無故地冒出這樣一支裝備精良的精銳之師。于是,守城將領當機立斷,匆忙下令緊閉城門,并火速派遣人手前往通知位于包圍圈那邊的貴州衛所軍。
不過,袁成等人在完成集結之后,并未給身后窮追不舍的朝廷兵馬留下任何可乘之機。幾乎就在剛剛集結完畢的瞬間,他們便毫不猶豫地朝著播州方向全速進發。這一舉動實在出乎貴陽守軍的意料之外,因為他們此前已然嚴陣以待,滿心以為這支不知從何處冒出來的神秘軍隊定然會對城池發起猛攻。誰能料到,對方竟然如同一陣疾風般轉瞬即逝,甚至連城門外的野狗都不曾理會一下,就這樣揚長而去。
徐輝祖這邊也正率領著湖廣衛所軍人馬朝著貴陽方向合圍而來。此刻,整個圍剿朱楩的包圍圈正在按照他事先擬定的計劃有條不紊地收縮著,其收縮的速度完全符合他心中的預期設想。
徐輝祖堅信,除非朱楩能夠像鳥兒一樣長出翅膀高飛而去,否則憑借自己所布下的天羅地網,絕對有十足的把握將這個膽敢犯上作亂的叛逆之徒一舉擒獲。
然而,就在徐輝祖全身心投入到收縮包圍圈、忙于抓捕朱楩的緊張時刻,遠在京城的皇宮之中卻收到了一則從北方傳來的緊急消息。當朱允炆看到那份奏報上“燕王起兵,北平失守”這幾個觸目驚心的字眼時,先是微微一愣,隨后竟然不由自主地放聲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真是萬萬沒有想到啊,這朱棣居然真的有膽量造反!不但敢殺害了張昺和謝貴二人,如今更是公然豎起了‘奉天靖難’的大旗,妄圖與朕對抗到底!”朱允炆一邊大笑著,一邊用力拍打著面前的龍案,臉上滿是難以置信和輕蔑之色。
話說那張昺和謝貴二人,那日原本信心滿滿的去調集兵馬想要前往燕王朱棣的府邸將其捉拿歸案。誰曾想,被張信擺了一道,這一去竟是羊入虎口!他們非但未能如愿以償,反而自己落入了朱棣的手心
朱棣也就帶著他密訓的八百死士,如猛虎下山一般迅速出擊,眨眼間便將張、謝二人及其所帶來的城防兵士們盡數擒獲。而這些城防兵士們,竟然紛紛倒戈相向,跟隨朱棣一同反攻北平的各個城門。
要說這張昺和謝貴,雖身為文臣,但卻也有著幾分文人的錚錚傲骨。面對朱棣的好言相勸,他們絲毫不為所動,堅決不肯投降。任憑朱棣如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甚至許以高官厚祿,這二人始終守節不屈。
朱棣倒也沒那么多的耐心,當著北平眾多官員以及城中百姓的面,將張昺和謝貴二人梟首示眾,并將他們的首級高高懸掛于城門之上,以儆效尤。隨后,朱棣慷慨激昂地發表了一通演說,大聲喊出“奉天靖難”的口號。
在朱棣那充滿激情與感染力的話語聲中,北平百姓無不為之動容。人們仿佛看到了一個正義凜然、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心中對朱棣的敬佩之情更加深刻。于是乎,整個北平城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皆愿追隨朱棣共舉義旗,反抗朝廷中的所謂“奸佞”。
黃子澄與齊泰二人,則成為了朱棣重火力輸出的目標,口中的罪大惡極之人。按照朱棣所言,此次靖難之舉正是沖著這兩個奸臣而來。
道衍和尚在太祖朱元璋留下的語錄中苦苦尋覓多時,終于找出了這樣一條:倘若朝中出現奸佞之臣蠱惑圣聽,致使皇帝昏庸無道,那么各地藩王便可率領兵馬入京,鏟除皇帝身邊的那些小人。而黃子澄與齊泰現在就是教唆著新皇殘害叔叔們的奸佞小人。
如此一來,朱棣此番起兵可謂是占據了道義的制高點,其出師之名顯得光明正大、無可挑剔。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黃子澄和齊泰二人,則自然而然地淪為了眾人指責的對象,成為了歷史長河中的罪人,注定要背負起那流傳千古的惡名。
此時此刻,朝堂之上一片死寂,滿朝文武皆噤若寒蟬,無人敢輕易發聲。原因無他,就在不久前,被貶為庶民的朱楩率領著一小隊禁軍往云南逃,至今也只是在逃。然而朱棣可不一樣,那是真刀真槍地正式起兵,在這些大臣們眼中,這無疑就是公然造反啊!
朱允炆氣得臉色發青,渾身顫抖,怒不可遏地吼道:“齊先生,兵部趕快擬定一份作戰方案,火速傳至開平與山海關兩地,命令他們務必死死圍住朱棣,絕不能讓他踏出北平城半步!”面對朱允炆的雷霆震怒,齊泰倒是表現得異常鎮定,毫不慌亂。
他心里暗自思忖著,根本不相信朱棣能夠掀起什么大風大浪來。畢竟,在他看來,朱棣不過是困守于區區北平一城之中,所擁有的兵力也僅僅只有數千人罷了。可別忘了,兵部登記在冊可供調配的兵馬多達五十余萬,而且這還沒有算上徐輝祖帶領去追捕朱楩的那整整二十萬大軍呢!
于是乎,齊泰和黃子澄兩人目光交匯,彼此會心一笑。他們竟然絲毫不認為朱棣起兵造反會帶來什么惡果,恰恰相反,在他們眼中,這無疑是一個能夠徹底鏟除這位心腹大患、身為諸王之首的朱棣的千載難逢的絕妙契機!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而緊張。只聽得黃子澄邁步而出,躬身施禮后朗聲道:“啟奏陛下,現今燕王公然謀逆叛亂,依臣之見,當下應當速速派遣一員猛將,率領朝廷精銳之師前去擒拿燕王,將其押解回京,以正國法,彰顯朝廷威嚴!”
此時此刻,朝堂之上眾大臣們紛紛附議起來,他們的聲音此起彼伏,形成一片嘈雜之音,但卻讓原本怒氣沖沖的朱允炆心中感到了不少慰藉。他緩緩掃視著眼前這滿朝的文武百官,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之色。這些大臣們無一不是站在他這邊,堅定地支持著他這位年輕的皇帝。
“這次可是我那不知死活的四叔自尋死路,那就休怪朕心狠了!”朱允炆暗暗咬牙切齒道。在他看來,只要能夠順利將其四叔朱棣擒拿下來,那么他往后將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對他的皇位產生威脅。畢竟,只要朱棣一除日后便沒有任何藩王再敢反抗,只能任由他削藩。
而對于朱楩,朱允炆提前還覺得他是一只幼虎,是日后會像朱棣一般危險的人,但是現在在他心目中,朱棣膽敢公然舉兵造反,可謂是膽大包天;然而朱楩呢?不過是個只會帶著人馬像喪家犬一樣夾著尾巴落荒而逃的膽小鬼罷了。就憑這點,朱允炆根本就沒有將朱楩視為一個值得正視的對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