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就在這個冬天。”朱楩牽著袁巧兒的手,突然輕聲說道。
袁巧兒聞言,心中一緊,她凝視著朱楩的眼睛,小心翼翼地問道:“郎君的意思是,成敗與否,就取決于燕王是否能夠安然度過這個冬天嗎?”
朱楩微微頷首,表示認同。他的目光落在遠處的山巒上,若有所思地說:“最近的天氣似乎比去年此時更為寒冷,我們必須加快行動了。”
袁巧兒的眉頭微皺,低聲追問:“快些去北平?”
朱楩轉頭看向她,眼中閃過一絲決斷:“去北平。”
朱楩轉過頭,繼續解釋道:“我估計,我們到達北平后,還需要前往大寧一趟。”
袁巧兒的疑惑更深了,她抬起頭,直視著朱楩的眼睛,問道:“我們去大寧做什么呢?朝廷并沒有攻打大寧的計劃,而且寧王恐怕也只會冷眼旁觀吧。”
朱楩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大寧與北平相鄰,此次朝廷大軍北上,我擔心四哥會去找十七哥借兵。”
袁巧兒更加困惑了,她追問道:“可是,借兵不是一件好事嗎?這樣可以增強四哥的實力,對他的戰局應該有所幫助才對。”
朱楩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笑容,緩聲道:“你說的這情況,關鍵在于十七哥是心甘情愿借兵的。然而,若十七哥不愿借兵,甚至有意拖延,那又當如何呢?”
袁巧兒聞言,略一思索,瞬間領悟了朱楩話中的深意。她凝視著朱楩,心中暗自感嘆其敏銳的洞察力。
以當前的局勢來看,任何人卷入朱棣的紛爭,都極有可能被朝廷視作同謀,遭受牽連。更何況是借兵給朱棣,這無疑是公然支持他的造反行為。
因此,對于朱權而言,最明智的選擇無疑是置身事外,作壁上觀。盡管朱棣是他的四哥,盡管他深知朱棣一旦失敗,他們這些弟弟們恐怕也難以幸免。
然而,人皆有求生本能,誰都明白早死不如晚死的道理。拖延時間,或許還能等待局勢出現轉機。所以,無論如何,朱權都絕對不可能應允借兵給朱棣。
那么,如果朱棣借不到兵,后果將會不堪設想。這場戰爭對他來說至關重要,一旦失敗,不僅意味著他個人的失敗,更可能導致全家老小的性命難保。因此,無論如何,朱棣都必須想盡辦法借到兵。
在這種情況下,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是朱棣會采取極端手段——脅迫朱權奪取兵權。這似乎是他唯一的選擇,但這樣一來,朱權就會陷入兩難的境地。對于朝廷而言,朱權將成為逆臣賊子的幫兇;而對于朱棣來說,朱權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被卷入其中,難以得到真正的信任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