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白駒過隙般轉瞬即逝,眨眼間,十月已然來臨。在這個秋意漸濃的季節里,李景隆率領的大軍已然抵達河間,并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大戰前的準備和調整工作。
與此同時,朱棣通過探子的及時匯報,迅速得知了這一重要情況。探子匆匆趕回,向朱棣稟報:“啟稟殿下,南軍現已抵達河間,正在調集大量車馬和攻城器械,目前并未發現有分兵的跡象。”
這一消息猶如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在場所有將領的心頭,讓他們都不禁感到一陣寒意襲來。畢竟,如此大規模地調集車馬和攻城器械,其目的再明顯不過——這顯然是沖著北平而來!
然而,就在眾人憂心忡忡之際,朱棣卻突然放聲大笑起來。他的笑聲在營帳中回蕩,顯得格外突兀。眾人面面相覷,對朱棣的反應感到十分詫異。
朱棣卻是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哈哈哈哈,諸位不必驚慌。果然不出本王所料,這李景隆有了耿炳文的前車之鑒,自然不敢輕易分兵。他生怕被本王各個擊破,所以只能選擇和兵一處。如此一來,他已然中了本王的計謀!”
隨后朱棣轉頭,目光如炬地凝視著正站在自己身后的朱高熾三兄弟,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仿佛帶著千鈞之力:“一切便如之前所言,你們老子我要去攻打永平,你們需將家守好,切不可有絲毫懈怠。這不僅是對你們的考驗,更是關乎我們燕軍生死存亡的關鍵!”
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三兄弟聞言,面色凝重地點了點頭,他們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和艱巨性。這次朱棣出征永平,幾乎將所有能叫得出名號的武將都帶走了,像張玉、朱能、張武、丘福等,只留下了因兒子被殺而投降的顧成陪伴他們守衛北平。
朱高熾的心中其實異常緊張,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這座城市里不僅有眾多的婦孺百姓,還有無數燕軍將士的家人,他們的生命此刻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若是北平城失守,不僅他自己性命難保,這些將士的親眷恐怕也難以幸免。
想到這里,朱高熾連忙上前一步,鄭重地向朱棣表態道:“父王放心,兒臣與弟弟們定當不辱使命,堅守北平,等待父王回兵救援!”
朱棣輕輕地拍了拍朱高熾的肩膀。這一拍,看似輕描淡寫,實則蘊含著無盡的深意。然而,朱棣并未開口說話,他的嘴唇緊閉,仿佛有千言萬語都被他生生咽了回去。
實際上,朱棣的內心遠非表面那般平靜。對于這次出兵永平,他雖然表現得信心滿滿,但其實心中并無十足的把握。此次出征,除了攻下永平之外,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計劃轉道大寧,向朱權借兵。
朱權不僅擁有強大的朵顏三衛,其護衛也多是他的老部下。這些人對朱權忠心耿耿,若能得到他們的相助,那么此次北平之圍必定能夠迎刃而解。
然而,這一切都只是朱棣的一廂情愿。畢竟,朱權是否會同意借兵,還是一個未知數,可以說,朱棣這是在用全家老小的性命,去賭一場勝負難料的豪賭。這場賭局,他只能贏,不能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