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有家室在京口,劉道規也想上山,一了百了,圖個逍遙快活……
“三千石糧食不是小數目,怎會說無就無?其中必有蛛絲馬跡!”這時劉鐘忽然來了一句。
劉道規與高珣同時眼睛一亮。
自己太專注于朝廷的黨爭,而忘了這件事本身的疑點。
三千石糧食,三十六萬斤,這豈是一個中兵參軍就能弄沒的?
從目前看,應該還有第三股勢力參與其中……
“高兄也說過,找出那三千石糧食,所有問題迎刃而解,在下姑且試一試。”
對寒門庶族而言,這世道沒有捷徑,也沒有坦途。
逃避是沒用的,只能迎刃而上。
目前來看,這個征虜將軍府也不錯,雖然爛,雖然漏洞百出,但越是混亂,機會越大,只要站住腳,就相當于邁開了第一步。
京口北府軍雖好,但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里面的厲害人物太多,一個比一個精明,反而沒有出頭之日。
高珣滿臉欽佩,“劉參軍真豪杰也,若有用得上在下的,盡管開口。”
他既然這么說了,劉道規也不客氣,“的確有一事相求,在下初來乍到,人手不足,還望派些人手協助一二。”
“此事易爾,我這就調兩百精干士卒,隨意差遣。”高珣武人脾性,極其豪爽,拱手一禮,轉身就走。
有他相助,劉道規信心大增。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廣陵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三十多萬斤重的東西,不可能無聲無息的消失。
“要不,咱兄弟還是逃走算了,這鳥官不做也罷,不就一個從九品的濁吏嗎?”劉遵打起了退堂鼓。
“你若怕了,先回京口便是,就當你沒來過。”
他說的輕巧,事實上,對于大多數寒門而言,從九品的濁吏都已經極限了。
如果不是出了這種事情,成了燙手的山芋,未必會輪到自己。
“你不走,我也不走。”劉遵一屁股坐在石階上。
劉道規望向眾人,“那便一起留下,你們意下如何?”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不假,但也要他們心甘情愿,強扭的瓜不甜。
“若是回去,還有何臉面見人?”
“我彭城劉氏,戰場無不是響當當的漢子,怎可未戰先怯?”
劉黑羆和劉廣之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北府老卒,性情堅毅,參與過諸多惡戰。
“我等既然跟隨兄長,當然不會半途而廢,天無絕人之路,就像樗蒲,只要向前,總能一關一關的闖過去。”
劉鐘的話不由讓劉道規刮目相看。
劉鎮沉默寡言,但神色堅定。
“不錯,沒有過不去的關。”劉道規一拍大腿。
逃避解決不了問題,迎難而上,方是男兒本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