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之事,曹家自然贊同,這幾年他們也深受其害。
不過要等到春耕之后,說是不能耽誤農時。
“賊人以為我軍要春耕,所以才會放松戒備,你曹家出五百青壯,我的人為前鋒,你們的人多持弓弩協助既可。”
曹霽猶豫片刻后道:“此事還需回稟阿耶。”
一聽要曹騰云點頭,劉道規就知道沒戲。
兵貴神速,時間拖的越長,越有可能泄露風聲。
春耕之后,山上的賊人也知道山下沒事了,會戒備起來。
劉道規咬牙道:“一百人,你選一百精干些的子弟,再加幾個向導就成!”
赤山寨一戰,對折賊寇的戰力有了基本認知。
賊永遠都是賊,跟北府軍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劉道規麾下很多的老卒都是經過淝水之戰的,以一擋百有些夸張了,但以一敵五絕對沒有問題。
如果拖到春耕之后,賊人肆無忌憚的下山,反而陷入被動。
“有幾成勝算?”曹霽猶猶豫豫。
這話問的實在外行,戰場值得上什么都有可能發生,誰能保證必勝?
但,不敢主動出擊的人一成勝算都沒有。
“行軍打仗猶如快刀斬亂麻,瞻前顧后,一事無成。”
劉道規心中有些無奈,自己窮的喝西北風,所以敢玩命,但曹霽日子過的不錯,不愿意冒險也在情理之中。
思索良久,曹霽咬牙道:“一百人就一百人,我可以做主,再加二十甲士,十五騎兵!我曹家子弟雖不如北府軍,但也是身經百戰!”
劉道規拱手一禮,“多謝曹兄!”
兩方人馬加在一起,就有六十七名甲士,二十四名騎兵,實力大大增強。
第二天下午就點齊了人馬,曹霽還貼心的準備好了糧草,裝了三輛木車。
四百二十一征虜中兵聞戰而喜,劉廣之、劉遵、劉黑羆、周錚、趙倫之等一干精兵猛將皆在其中,其他士卒也是蠢蠢欲動。
曹家子弟則沒有那么活躍,氣氛有些沉重,臉上帶著些許懷疑和恐懼之色。
劉道規斜了一眼曹霽,身經百戰之人聽到大戰,不應該是這種上墳的表情……
“多的話就不說了,想要吃到肉就跟著我走一遭!”
“殺!”北府士卒們野獸一般嚎叫起來。
嚇的曹家子弟們臉色一變。
這時高珣過來低聲道:“道則,咱們的屯田令貼出去,都整整一天了,沒幾個人來。”
屯田本來是件好事,但這一百多年來都被人玩壞了,信用全無。
很多流民都是同一宗族南下,極為團結,肯定不愿跳入火坑里面世代為奴。
征虜將軍府原準備在淮北各郡實行屯田之策,卻無人應募,便不了了之。
劉道規早有心理準備,“此事還需從長計議,等我思慮一二,你和趙元先將城中的流民組織起來,將麓水陂的田先種上。”
高珣無奈道:“也只能如此了。”
“放心,只要我這一戰打贏了,打出聲威,流民會就范的!”
氶城內的流民多是一些孤苦無依之人,問題應該不大。
難的是城外那些聚族而居之人。
殺雞儆猴,刀上不沾血,猴兒是不會怕的。
這年頭無論任何事,不動刀便沒有說服力,別人也不會怕。
先立威,再立信,最后才能做成事。
“出發!”劉道規大手一揮。
士卒歡呼雀躍,滿眼都是各種欲望。
赤山寨打贏了,但戰利品沒有多少,也就幾個女人勾勾搭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