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自信只憑手上的荊州軍就能成事,王恭站不站出來都無所謂,唯一的問題便是聲望不夠,無法取得士族高門的支持。
所以需要將殷仲堪推出來頂在前面。
話說到這個份上,別人想上桌都求之不得,殷仲堪竟然還在猶豫。
而他不點頭,桓玄也沒有辦法,只能郁悶的辭別而去。
一出刺史府,桓玄臉上的阿諛奉承之色盡去,滿臉寒霜,“豎子不足與之謀!果如敬祖所料,殷仲堪無能之人也。”
卞范之字敬祖,現為始安太守,自幼便與桓玄相知,引為謀主。
如今王恭與司馬道子對壘,正是桓氏復起的大好時機,桓玄立即招來卞范之密謀。
“靈寶何必急于一時?王恭、司馬道子已然反目,必不會善罷甘休,只需稍待幾日便可成事。”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王恭與殷仲堪一樣徒有其表,難成大事,手握雄兵,卻裹足不前,舉事都半年了,還不肯挪窩。”
桓玄心急如焚。
他們打不起來,桓家也就沒機會。
卞范之道:“王恭、殷仲堪徒有其表,不是正好?依我之見,靈寶之敵,并非王恭,亦非司馬道子,而是楊佺期。”
楊佺期現任荊州司馬、南郡相,龍驤將軍。
出身弘農楊氏,咸康年間(335年)投奔晉室,擊敗氐秦潘猛、竇沖等將,從湖城攻入潼關,屢戰屢勝,進位龍驤將軍,歷任河南、新野、堂邑三郡太守。
后隨朱序擊潰慕容永、翟遼,守住洛陽,戰功彪炳。
殷仲堪任荊州刺史后,勢單力薄,便舉薦楊佺期為南郡相,以增大聲勢,二人一拍即合。
楊佺期兄弟楊廣、楊思平也都是勇武粗豪之輩,在南郡撫將士,恤百姓,繕修城池,簡練甲卒,甚得人心。
楊佺期要門第有門第,要才干有才干,逐漸成為桓氏的心頭大患。
“此人野心勃勃,的確為心腹之患,可惜年事已高,當緩圖之,拖上幾年,待其年老昏聵,我手握荊襄權柄,再出手不遲。”
桓玄也一直忌憚此人,但眼下不是對付他的時候。
而且楊佺期也有致命弱點,自恃出身高貴,當初南下時,時人將其比之于瑯琊王氏的王珣,楊佺期兄弟卻惱恨不已,認為瑯琊王氏比不上他們弘農楊氏。
又不與其他士族聯姻攀附,自絕于士族之外,雖有軍功在身,卻一直遭到朝廷的打壓和排擠,一直郁郁不得志。
殷仲堪舉薦他,也只是利用而已。
這個時代,若是不能得到士族高門的支持,根本成不了氣候,當年蘇峻祖約聲勢比楊佺期更大,依舊難逃覆滅之厄。
所以桓玄也只是忌憚而已。
卞范之本意也只是提醒桓玄,便不再糾纏此人,王恭和司馬道子打不起來,說再多也沒用,“不出三個月,司馬道子與王恭必刀兵相見,靈寶當早做準備。”
王恭和司馬道子的內斗,無數人卷入其中,就算他們兩人不愿動手,也會有人推著他們刀兵相見。
桓玄深吸一口氣,“那便再等幾個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