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丘山基本被完全掌握,趙元修建了五處牧場,放養大量豬羊雞鴨鵝,雞蛋鴨蛋也是好東西。
沒有肉吃,對糧食的消耗太大了,士卒的身體素質跟不上,很多孩童也在長身體階段。
李大目的船隊每個月都能撈上來兩三千斤的海產,船大了,撈上的海魚也比以前大,動輒就有上百斤的肥魚。
其他昆布、發菜、紫菜,也越來越多。
這些海中“蔬菜”曬干后都能保存,開水一泡就能吃,非常方便。
“船還是小了,扛不住風浪,不敢遠航,若是那時樓船還在,屬下敢去倭國和百濟做些無本買賣。”李大目對那艘樓船還是念念不忘。
在海上漂泊久了,人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變化,眼神銳利,整個人仿佛一把出鞘的利刃,隨時準備跟人搏命。
劉道規笑道:“放心,以后都會有的,這次找你回來準備擴充我們的水軍,今后你就是水軍頭領。”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要在江淮一帶混,騎兵要有,水軍亦不可或缺,規模可以不大,但一定要有。
李大目一臉欣喜,“那可太好了,實不相瞞,屬下亦覺得人手不夠。”
“人手你自己去瑯琊郡選,先把人弄起來,暫時用小船,在近海邊上捕撈,大船以后慢慢補上。”
說是水軍,其實也是漁民。
不過天下萬事都是相通的,耕戰可以一體,漁獵與戰爭也有很多相通之處。
常年勞作之人,身體素質和戰爭技能都不差。
秦軍一邊種田一邊吞并六國,一統華夏,漢軍種田一路種進河湟西域。
游牧民族在農牧民族面前,絕大多數時候只有挨打的份兒。
“頭領……聽上去就像……賊寇頭子。”李大目抱怨了一句。
“暫時將就,沒看到我也只是個參軍?”劉道規也一肚子怨氣,以現在自己掌握的地盤兒和實力,不亞于一郡之太守。
但這年頭沒辦法,上升的通道幾乎都被堵死了。
士族高門輪流坐莊,寒門庶族很難有出頭之日。
不過劉道規感覺這種局面很快就要被打破了,士族高門之間的內斗愈演愈烈,瑯琊王氏第一個拔刀。
這種事情有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
而且王恭和司馬道子之間的矛盾只是暫時平息,并未得到根本上的解決。
按照晉室的傳統,兩邊必須有一個人倒下去。
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晉室不能擴張,只能內卷,內卷的本質就是互相爭奪生存空間,士族高門亦是如此。
以前尚有王導、桓溫、謝安左右騰挪,施行土改,謝安之后,士族們里面一個能頂上來穩定格局的人物都沒有,連野心都喪失了……
反觀北方,一輪又一輪的搏殺之后,活下來的無不是梟雄。
慕容氏和姚氏姑且不論,代北的魏國拓跋珪,對內厲行改革,從部落盟主轉變為君主,短短五六年間,吞并獨孤部、賀蘭部、鐵弗部等草原諸部,統一漠南,大破柔然、高車。
即便河隴之地的李暠、乞伏國仁、禿發傉檀、沮渠蒙遜等勢力也頗有梟雄之姿,各有建樹。
而南方本質上跟魏晉時期并無多大區別,兩百年了,換湯不換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