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窮,什么都湊活,現在有所好轉,劉道規舍得花這個錢。
魏晉軍戶地位低下,跟奴隸差不多,普通百姓都不愿意將女兒嫁給他們,這樣的軍隊戰力自然直線下降。
江左風氣,以從軍為恥,士族掛著各種將軍頭銜,真正用到他們的時候,一個個怯懦如雞。
反觀胡人,宗室中人,年未弱冠,便上陣廝殺,長成后,牢牢掌握兵權。
這么下去,南朝一定會被北國超越,拉開距離。
其實現在就有這種趨勢,北府軍、西府軍的核心歸根結底還是當年南下的北方流民。
這個時代不修兵備,簡直是自殺。
劉道規弄得這么隆重,也是為了提升軍人的地位,更讓他們知道為何而戰。
幢民、平民、流民、奴隸,幢民最上,而幢民之中,幢兵地位更高,不用耕種,一心訓練,專注征伐。
陣亡有撫恤,子嗣由本幢照顧,長成后,優先從軍。
傷殘士卒也有專門的撫恤,保證衣食無憂,視傷殘情狀轉為民吏。
種種措施下來,讓八幢中人人以從軍為榮。
每個受封的軍官在宣誓之后,氣質神采明顯不一樣了,眼中多了一層光,身姿筆挺。
下面的新卒也是滿臉羨慕之色。
劉道規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只要沒有婚配的軍官,全都由官府做媒,娶清白女子為正妻,再配兩個流民女為妾。
這年頭女多男少,每次出征,俘虜最多的就是女人和孩童。
能嫁給軍官,也算她們的福氣。
升賞之后,又為軍官和幢兵舉辦了一場盛大婚禮。
所有未婚士卒直接分配。
成家立業,士卒成了家之后,方能定下心來。
幢民則從流民中補充,這些人不愿投奔燕國,冒著各種風險南下,已經通過了第一層考驗,脊梁骨是挺直的。
翟魏覆滅的這一年多來,流民大舉南下,雖然大多數去了彭城,不過蘭陵也跟著喝到一口湯。
燕國如日中天不假,但國內還處于原始部族狀態,連官僚體系都沒有恢復,鮮卑勛貴可以隨意欺男霸女,圈占良田。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北方百姓經過氐秦的治理,自然不愿意再過這種苦日子,紛紛南下。
某種程度上,劉道規個人認為慕容垂的燕國還比不上拓跋珪的魏國。
慕容垂返回河北時,河北諸胡,包括丁零人翟遼在內,紛紛投其麾下,共推慕容垂為盟主,從而建立了燕國。
內部矛盾根本沒有解決,很多事情,慕容垂也管不了麾下的族主和豪酋。
而拓跋珪十五歲在牛川起兵,擊敗叔父拓跋窟咄,光復代國,太元十一年(386年),改國號為魏。
移都盛樂城,任用賢能,仿漢制,完善職官制度,強行分散諸部,重新按居住地編戶齊民,讓魏國短短數年從苦寒之地崛起,擊敗比它強大的鐵弗、蠕蠕、敕勒諸部……
軍事上只能爭一時之勝負。
但內政治理得當,國祚能延續更久。
燕國這么強,是因為慕容垂從無一敗,靠軍威凝聚在一起。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蘭陵魯郡雖小,但畢竟處在前線,北國的任何風吹草動,都不可小覷。
劉道規從南下的商賈嘴中打聽到各種魏國燕國的消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