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坐在劉敬宣的前面,應該就是冠軍將軍孫無終。
兩晉冠軍將軍為三品,屬重要軍銜,多授予戰功卓著者,上兩任冠軍將軍是周楚和謝玄,都是戰功彪炳之人。
孫無終名聲不如高衡,但勇猛過之,是劉牢之之下的二號猛將。
先鋒之位當然非他莫屬。
但這時對面上席的謝琰高聲道:“用兵之道,在運籌帷幄,從京口南下,須經過吳興、義興、吳三郡,遷延日久,不如集中精銳,直取會稽,殺賊軍一個措手不及!”
這話說的有些不給在場諸將面子,也有些好大喜功了。
孫恩在會稽有三十余萬人馬,還有堅城,北府軍加起來,不到五萬。
一旦深入敵境,短期內不能攻破城池,糧草補給困難……
孫無終道:“衛將軍之策雖好,然妖賊人多勢眾,北府諸部,除了劉都督麾下精銳久經戰陣,其他人馬皆常年未戰……”
“妖賊裹挾三吳百姓,當剛柔并濟,剿撫并行,示之以恩義,賊軍自潰,謝公計策雖好,但剛極易折。”劉敬宣也給了謝琰一個臺階下。
劉道規不禁對他刮目相看,一言說中了要害。
妖賊這么大聲勢,全靠裹挾百姓,真正心甘情愿跟隨他作亂的能有三成就不錯了。
豈料謝琰起身,鄙夷的望著孫無終和劉敬宣,“苻堅百萬之眾,某尚不懼,七千精銳渡河,一戰功成,何況區區妖賊乎?朝廷多事之秋,速戰速決!”
他這話明顯是站在朝廷的立場上。
三吳八郡是朝廷的根基,建康全靠這些地區養活。
如果陷入長期動蕩之中,朝堂上的那些士族高門便失去了給養。
只是他站在朝廷的立場上,卻沒有為眼下的時局考量,如果進攻不利,北府軍也將陷入麻煩之中。
帳中氣氛又變得尷尬起來。
劉牢之不愿得罪謝琰,有些話自然也不好說出口。
就在所有人都不知如何開口時,劉裕卻站出來,朝謝琰拱手,“謝公稍安勿躁,賊勢正熾,而吳興、義興、吳三郡為陸瑰、丘尫、許允之三賊侵占,倘若能先收復三郡,既可破賊之勢,亦能振奮人心,還可向朝廷交待,妖賊徒有其表,我軍只需步步為營,自可剿滅之。”
從軍事上考慮,謝琰的計策太過兇險,萬一攻不破會稽,便會陷入群賊圍攻的局面。
而南下東吳三郡,便能斬斷孫恩一臂,將妖賊壓縮在錢塘江以南。
對面的老將高衡道:“若妖賊支援三郡又當如何?”
劉裕笑道:“賊離其巢,與我軍野戰,自尋死路!”
北府軍敢跟鮮卑騎兵野戰,自然不懼妖賊。
孫恩的優勢,并不是人多勢眾,而是因為有堅城。
“你是何人?”謝琰臉色一變。
劉裕不卑不亢,“屬下北府參軍劉裕,多有妄言,謝公恕罪。”
謝琰也是知兵之人,知劉裕說的有道理,作為高門,自然不屑與一個濁吏爭論,看了看劉牢之和其他人的臉色,冷哼一聲,一言不發的坐會席位上。
“寄奴此言,深得用兵之道也。”孫無終大聲稱贊。
劉裕拱了拱手,返回劉敬宣身后。
劉牢之面露贊許之色,“既然都無異議,那就這么定了,明日出兵,先收復三郡!”
“領命!”眾將齊聲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