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顆守軍的人頭被砍了下來,掛在長矟上,庾桓的尸體也被掛在木樁上,全城巡游。
城中很快就傳來女人的哭泣聲,十分凄慘。
劉道規心中一嘆,庾桓是北方僑族,從來沒將三吳百姓當過人,所以才會作下這等匪夷所思之事。
其他僑姓高門也是一丘之貉,既不把三吳百姓當人,也鄙視北方南下的流民。
這樣不得人心的朝廷還能堅持八十多年,全靠北方胡人的威脅,讓所有人都產生了危機感,心甘情愿的被他們奴役和壓榨……
“參軍,府庫之中有七萬石糧食,十余萬緡錢帛!”徐長命滿臉喜色的前來稟報。
“拿出四萬緡錢賞給兄弟們,其他的裝上船,讓李大目送回蘭陵,糧食先集中起來,在城外設粥棚,安撫百姓。”
烏程坐落在太湖西南,與江左水網相通,李大目的海船能直達此地,倒是方便不少。
庾桓殺了這么多青壯,省下了許多糧食。
劉道規正好拿去收買人心。
高珣插了一句,“派斥候去會稽、丹陽、義興、臨海、東陽諸郡散播消息。”
劉道規點頭,“不錯,將烏程施粥的消息放出去,吸引流民過來!”
如果放任流民不管不顧,遲早會被妖賊裹挾,聲勢會越來越大。
如今爭的就是人心。
粥棚建起,拿出城中儲備的干柴,架上大釜,灑上一些鹽,片刻之間,香氣四溢。
城內的百姓紛紛趕來,不斷有人沖著庾桓的尸體扔石頭、吐唾沫,顯然恨極了他們。
發泄了情緒,吃飽喝足后,對征虜中軍敬重起來,主動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趁著這個機會,劉道規讓他們清理城外的尸體,埋葬自己的親人,哭聲又此起彼伏起來,不少沖著劉道規下跪……
到了下午,周圍流民聽到風聲也趕了過來。
去年妖賊作亂,燒倉廩,焚邑屋,刊木堙井,虜掠財貨,田園盡廢,連嬰兒都不放過,妖賊剛剛過去,北府軍又來燒殺擄掠,田地荒蕪,無人耕種,三吳遍地都是流民。
活下去是所有人的本能。
在饑餓的驅使下,也不會有人管劉道規是不是北府軍。
三吳八郡原本人口殷實,不下兩百萬,雖被孫恩擄走了二十余萬,但大多數都逃奔山澤之中。
短短三日,烏程就聚集起了六七千的流民。
還有更多的人從各地趕來。
未雨綢繆,劉道規趕緊給劉牢之上了一道文疏,陳述自己的平賊之策,請求他支援糧草。
他的一萬余北府精銳已經抵達吳郡,但這兵荒馬亂的年,糧草是所有人的負擔。
三日后,只送來了三百石糧,其他的讓劉道規自己想辦法。
“我能有什么辦法?我又不是北府都督……”劉道規一陣埋怨。
也不知道劉牢之這個北府都督是怎么當的,透著一股小家子氣。
不過劉道規也知道其中緣由,這年頭的糧草都集中在士族豪強手上,劉牢之一介寒門,得不到他們的支持。
魏晉近兩百年的傳統,得士族者得天下。
好在吳郡太守袁崧對劉道規的剿賊之議頗為贊許,令人送來了一千石糧食,承諾每個月都會有糧食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