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也開始戒嚴了,日夜都有人巡視,似乎還施行了連坐之法,抓到一人,相熟的幾人一同斬首。
每天都有百余具尸體拋入江中。
這種殘酷手段之下,過江的人越來越少。
兩日后,北面馬蹄聲震,十余騎狂奔而來,為首一人高聲道:“朝廷詔令,征虜參軍劉道規何在!”
“末將在!”劉道規與高珣、劉遵、徐長命、茍忠、檀道濟等人一同出迎。
原以為是劉牢之的人馬,沒想到是朝廷派來的。
心中頓時生出一種不好的預感。
騎兵在馬上高聲道:“陛下有令,三吳諸軍十日之內,南下決戰妖賊,收復會稽!”
劉牢之出兵至今,將近兩個月,卻匹馬未曾渡過錢塘江,落在朝廷眼中,自然就是按兵不動了,有養寇自重之嫌。
“末將領命!”劉道規雙手接過詔令,騎兵掉頭就走。
如果自己收到了詔令,那么劉牢之和劉裕應該都收到了。
“朝廷……怎如此心急?”高珣郁悶不已,“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不必理會。”
劉道規想了一陣,“應該是朝廷出了什么事。”
這時孟干之趕來,“參軍,廣陵密報。”
劉道規趕緊拆開密信,是袁鶴送來的,正好是建康的消息,原來是桓玄在姑孰聚集兩萬水陸大軍,聲稱要幫朝廷剿滅天師道。
勸朝廷放開歷陽、石頭城、新洲、瓜步、牛瀆、廣陵等地的水防,讓西府水軍通過……
朝廷若是敞開這些地區,建康也就暴露在桓玄的兵鋒之下。
桓玄明顯是在給朝廷上強度,逼劉牢之出錯。
如果西府水軍真心實意,與當年淝水之戰一樣與北府合作,妖賊肯定不是對手。
但基本不可能。
信的后半段則是關于北面形勢,慕容垂圍困長子城不到一個月,城中就有人開城投降,迎接慕容垂。
西燕就此覆滅,西燕八郡、治下七萬多戶悉數歸燕。
江左大亂,慕容隆率三萬大軍返回高平,慕容紹一萬步騎入泰山郡,覬覦淮南,北面形勢空前緊張起來。
袁鶴通過內幕消息得知,朝廷不日會調兵北上,很大可能是征虜軍府。
一場內亂,讓晉室越發風雨飄搖。
眼見江左不行了,慕容垂也來湊熱鬧。
高珣氣憤道:“以前只是懷疑桓玄與妖賊勾結,如今看來,兩邊必定暗中勾結,妖賊這邊失利,桓玄就來了!”
“暗中勾結當不至于,最多互相利用而已,桓玄見妖賊形勢不利,便在西面策應,湊個熱鬧。”
劉道規幾年前在京口博坊中見過桓玄一面。
此人好勝心極強,也極要面子,與妖賊勾結,會敗壞的他的名聲,利大于弊,如今他占據長江上游,控制江左命門,最需要的是大義和名分。
“到底打還是不打?”劉遵揉著后腦勺。
劉道規掃視眾將,全都一副躍躍欲試的架勢。
對岸已經戒嚴,劉道規懷柔之術很難見效,但對峙這么多天,對岸的流民就算不向著自己,也必然無心死戰。
“熬了這么多天,也該讓妖賊見識見識我們的厲害,速速派人去海鹽聯絡兄長,一同出兵,拿下邢浦!”
形勢發展,已經不容再拖延下去。
劉道規根基就在魯郡和蘭陵,若是沒了,這么多年的心血全都白廢。
該出手時就要果斷出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