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張法順諫言,要么殺劉牢之,要么逼劉牢之殺桓謙,立下投名狀,司馬元顯都沒有采納。
如今更是將所有希望寄托在劉牢之身上。
“出兵!”
鼓角齊鳴,聲震全城。
劉、高、孫、諸葛、竺等北府諸將旌旗一起向西。
長江之上,帆如云層,百舸橫江。
朝廷這一次下了血本,征集長江下游所有民船、商船,司馬元顯更是拿出自己的兩艘樓船,臨時拼湊出了一支水軍,還是以司馬恢之為將。
烈日之下,鐵甲寒光,軍容頗盛。
這一戰,幾乎集結了晉室所有的力量,除了劉牢之的北府軍,及長江之上水軍,還有江北的司馬尚之,一共十三萬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荊州……
江陵。
桓玄第一時間得到了堂兄的桓石生密報。
但也被司馬元顯的果決弄得有些手足無措。
一直以為,朝廷在他的封鎖漕運下,必然奄奄一息,再加上孫恩在東面消耗,朝廷必然會低頭,桓玄就可以像其父桓溫一樣入主建康。
誰料司馬元顯完全不遵循常規,什么都不管,就這么糾集所有兵力,堂而皇之的殺過來了,一心一意的要弄死他……
“蠢貨,司馬家的人個個都是蠢貨,難道不怕玉石俱焚嗎?”
即便身為西府都督,權勢日熾,桓玄脾氣依舊沒有收斂。
桓偉道:“司馬恢之司馬尚之皆手下敗將,唯獨劉牢之……驍勇善戰,不得不防。”
桓玄頭痛的也是此人。
慕容垂死后,劉牢之聲名鵲起,隱隱成為天下第一名將。
至少放在江左是無敵的存在,手上兩萬北府精銳,也是江東第一強軍。
而劉裕只憑千余人就擊敗了十幾萬妖賊,更讓北府軍名震天下。
桓玄無奈道:“為今之計,只能堅守江陵,以堅城挫敵銳氣,而后反擊。”
西府這三年未經戰亂,兵精糧足,桓振和皇甫敷剛剛擊退了姚興的進犯,士氣還在,固守江陵絕無問題。
謀主卞范之急勸:“萬萬不可,朝廷傾巢而出,傳檄荊襄,若是閉門自守,則大勢已去,依屬下之見,非但不能退,還要大張旗鼓迎戰,公英略威名振于天下,元顯懷天下之怨,劉牢之坐視妖賊攻打京口,人心盡失,若兵臨近畿,朝廷諸軍土崩之勢可翹足而待!”
這一戰不僅是戰場廝殺,還有朝局和人心。
司馬元顯上位之后,窮奢極欲,奪了親生父親司馬道子的權,還將其流放,一道征召“樂屬”令,弄得三吳八郡尸橫遍野。
朝野上下對其不滿者大有人在。
而劉牢之名氣雖大,這兩年也不知是被權勢迷了眼,還是人老昏聵,接連出錯,連京口都不管,北府諸將早就對他一肚子的怨氣。
不過話是這么說,要跟劉牢之硬碰硬,桓玄心底實在沒底。
見他還在猶豫,卞范之繼續勸道:“劉牢之反復無常,小人爾,主公可記得王恭之事?”
“王恭!”桓玄眼神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