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規連城防都沒接管,放心的交到劉宣之手上。
劉敬宣的兩個兒子,劉道規當成自己的兒子養在身邊。
劉牢之雖然不怎么待見自己兄弟,但劉敬宣一直默默支持,幫了不少忙,劉道規不會忘本。
劉牢之死后,劉敬宣率部投奔高雅之,以后還不知道是個什么狀況。
唯一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桓玄絕對容不下這根眼中釘。
“彭城全郡在籍三萬四千戶,民十八萬七千口,軍戶四千三百二十七戶,府庫中糧二十九萬七千石,錢帛十七萬緡,武庫中鐵甲一千七百領,弩三千架,各類箭矢三十萬支,另有戰馬七百三十二匹……”
劉粹這人頗有眼力界,第一時間就來匯報。
劉道規心花怒放,彭城不愧是淮北第一城。
竟然儲存了將近三十萬石糧食,這年頭糧食就是人心。
“錢帛拿出五萬分賞城中將士、文武官吏、軍戶,再拿七萬分賞軍府將士,所有在籍民戶軍戶,免除明年田賦!”
別人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劉道規是先撒錢。
反正這些錢財都是劉牢之留下來的,江左戰亂,最近又爆發了旱災,糧食價格暴漲,錢帛卻在貶值,還不如拿出去收買人心。
彭城作為南北要沖,商賈云集,根本不缺錢,只要日后經營得當,此地就是聚寶盆。
“若……劉公能有都督一半慷慨,也不至于落至這般境地!都督此來,必能我劉氏!”劉粹低聲一嘆。
“劉氏必能興起!”
劉道規前所未有的自信起來。
拿下彭城后,手上實力暴漲,休養個兩三年,直接提刀南下與桓玄對著干都可以。
不過現在桓玄是眾望所歸,有大義名分加身,還有西府支撐,真打起來必定曠日持久。
現在也沒到刀兵相見的時候。
錢帛撒出去,全城歡騰。
到處都張燈結彩,比過年還要熱鬧。
無數人家將自己家中的青壯送入軍中,用實際行動來支持劉道規。
不過現在還沒到擴軍的時候,劉道規忙著整合內部,將治所從高平遷入彭城,提拔有才能之人,忙得不可開交。
“報——北府都督桓修升何澹之為徐州別駕,率兩千部曲趕來!”斥候在堂外稟報道。
戴耆之道:“此人曾是王恭參軍,與劉都督不睦,后投奔桓玄,復得重用。”
“這么說來,他也是北府中人?”
彭城是淮泗重鎮,東南門戶,也是北徐州的治所,桓玄既然升桓修為徐兗二州刺史,肯定不會放過此地。
戴耆之如數家珍,“東海何氏出身,與何謙、何穆、何無忌同出一宗。”
何謙與劉牢之、諸葛侃、高衡、劉軌、田洛、孫無終等人,是謝玄最早招募的一批北府將領,都是淮泗武人。
當年的孫吳是靠淮泗武人起家,如今又支撐著司馬氏的半壁江山。
何家在北府軍中的地位,僅在劉氏、高氏之下。
桓修派此人前來,也算對癥下藥。
既能安撫彭城的劉牢之舊部,也是一次試探。
只是桓修這一步太慢了。
一步慢步步慢。
“來得好,桓修這是給咱們送了一份大禮!”劉道規笑道。
兩千北府老卒,也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何澹之既然敢來,劉道規就有把握留下他,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墻角挖不倒,沒人比自己更懂如何收買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