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送過去才五天,姚碩德就退兵了,從襄城郡退往弘農。
走的時候還帶走了七千余戶百姓。
不過,他沒將城池讓給劉道規,而是送給辛恭靖,聲稱進獻給桓玄。
河東戰場了,秦軍多了一支生力軍,西南兩面夾擊魏軍。
劉道規以為形勢會有所轉變,但姚興還是不敢戰,勒令姚碩德鎮守弘農。
熬了一個多月,柴壁糧盡矢絕,秦軍被重重圍困,姚平率部曲百余人投河而死,四萬秦軍與大將狄伯支、唐小方、姚良國被俘。
魏軍大獲全勝,拓跋珪威勢震天,繼續進攻蒲阪。
劉道規繼續看熱鬧,蒲阪若是被魏軍攻破,關中都守不住。
柴壁之戰,秦軍損失的是四萬精銳,以及姚平、狄伯支等重將,相當于當年曹魏損失了夏侯淵,劉備損失了關羽。
秦國一戰被打斷了脊梁。而魏國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還俘獲了四萬精銳……
不過這一次拓跋珪沒有坑殺他們,而是遷回了平城。
魏軍猛攻蒲阪,姚興畏懼拓跋珪勢大,主力退回河西,留下老將姚緒鎮守蒲阪。
“也不能怪姚興膽怯,拓跋珪得天眷顧,起兵以來,幾無敗績,參合陂擊敗慕容寶,熬死了慕容垂,攻克河北,姚興有明君之資,武略不足,非其敵手,退縮,還能保住關中,若是決戰失敗,苻堅便是前車之鑒。”
高珣的見解也算獨樹一幟。
現在的姚興跟當年的苻堅頗為相似,崇尚佛門,關心農事,體恤孤寡,安撫百姓,廣施仁義。
將一個支離破碎的關中捏合在一起。
現在的關中不是兩漢時的關中,充斥匈奴、氐、羌、鮮卑、雜胡諸族,內部龐雜。
這也是姚興放不開手腳的原因。
而拓跋珪起兵于牛川,麾下部眾皆是鮮卑,擊破燕國,但河北也是以鮮卑人居多。
內部相對穩定一些。
即便戰敗了,只要漠南基本盤還在,拓跋珪就能憑個人威望,重新凝聚部眾。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姚興根本打不起一場決戰,他的所有的部署,都四平八穩,試圖與魏國打一場國力消耗戰,只是沒想到拓跋珪一上來就賭上全部身家,親自上來玩命……
遇上這種對手,的確非常頭疼。
劉道規道:“敗了就是敗了,沒有那么多的理由,四萬精銳被困,他手握數萬大軍,束手無策,還能說什么?暫時保住了關中又如何?拓跋珪遲早會攻來。”
再多的客觀理由,也不能掩蓋姚興的各種失誤。
姚興這一次不敢救援,下一次遇到同樣的事,前線的士卒會怎么想?
身為君主,上了桌,就退縮不得。
姚興讓出去不僅是霸主之位,還有秦國的國運。
高珣點頭,“那倒也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秦國慘敗,姚氏父子十幾年威望一朝喪盡。”
“都督,彭城劉主簿送來急信。”沈慶之捧著一封信進來。
劉穆之留在彭城,若沒有大事,絕不會送來急信。
劉道規趕緊拆開,原來是瑯琊郡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