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一片平川的兗州或者豫州,劉道規這一套還真玩不轉。
但徐東三郡貼著泗水淮水,境內還有沂水、武水等支流,剛好能抵消燕國的騎兵優勢,還能發揮己方的水軍優勢。
劉穆之笑了一聲,“看來屬下也要抽空讀一讀兵法。”
劉道規莞爾,“兵法與治國大差不差。”
精通兵法的良將,一定是治國的良臣。
吳起、諸葛武侯便是例證,不過到他們這一步的人不多,先秦兩漢的士人,幾乎都是上馬砍人下馬治民的狠人。
就連使者都是一言不合就拔刀殺人國王的猛人。
可惜司馬家立國之后,便再也沒出過這類人了。
自古耕戰一體,春耕結束后,劉道規以軍府名義下了一道“武拓令”,允許民間組隊,去徐東三郡“武力開拓”,軍府租借刀矟、弩機、箭矢、戰船、戰馬等裝備。嗯,
如果愿意出高價,連鐵甲和具裝馬甲都可以租借。
繳獲之物,官四民六,俘虜的青壯和牲畜,可直接賣給軍府。
彭城一帶別的不多,鐵礦卻有不少,漢武帝曾在此設置鐵官,修建鐵坊。
而另外一座大鐵坊滎陽,也在劉道規手上,漢武帝時,能日產兩千斤生鐵。
冶鐵能力在這時代其實就是戰爭能力。
只不過現在忙著種田,想要恢復滎陽鐵坊,投入太大,又處于魏國的威脅之下,彭城鐵坊夠用了,劉道規也就沒著急恢復。
“武拓令”一下,境內瞬間就沸騰了。
就算不識字的奴戶,也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北地民風剽悍,兩個村落為了爭奪水源,還經常全村械斗,打的你死我活,更不用說去敵國的地盤上燒殺擄掠。
短短三日之間,就有上千人報名。
彭城的幾個武宗,幾乎全部報名,其中劉、檀兩家最為積極,自行組建了一支兩百人規模的騎兵,和百人規模的甲士,還有千余部曲。
看他們的架勢,準備去大干一場了。
刀矟弩盾甲,不比軍府差多少,幾個將領用的長槊都是精制的上等貨。
更讓劉道規震驚的是,他們竟然還能鼓搗出云車和撞車等攻城器械。
曹家更夸張,組建了三千人的船隊……
不過最踴躍的還是奴戶,有人將今年全家老小的口糧都押上了,換來弓弩和皮甲,就等著咸魚翻身。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去“武拓”,膽子小,身體弱的留下,去淮水兩岸開墾荒地疏浚河道。
錢糧雖然少些,但也安穩。
折沖府的動員能力極其驚人,短短半個月,就組建了十四校人馬。
一校八百人,將近一萬兩千眾。
孟干之的斥候營負責居中聯絡、打探敵蹤等任務,劉鐘的六千水軍全部投入其中,就當是一次實戰練兵。
與此同時,劉道規率八千步騎北上進駐歷城,牽制慕容德。
他若是南下支援,劉道規就跟上次一樣,將半個青州掀的底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