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耆之干笑一聲,不再言語。
果然,桓玄的詔令第二天就來了,讓劉道規出兵攻打青州,他出兵收復徐東三郡,還許諾事成之后,封劉道規為北府都督……
上一任北府都督劉牢之的尸骸現在還掛在建康白虎門上。
劉穆之問道:“桓玄這次帶的什么人?”
“三萬余西府精銳,一萬七千西府水軍,一萬北府軍!前鋒皇甫敷、吳甫之,水軍督護郭銓,中軍大將苻宏、桓修。西路,雍州刺史馮該一萬精銳北上汝南郡。”
桓玄這次可謂精銳盡出。
報上來的這些兵馬都是實際兵力,沒有一絲虛假……
“他娘的,干脆先發制人,跟他們拼了,是輸是贏,還不一定。”劉遵火氣上來。
不反抗,肯定是個死,現在想當狗也晚了。
桓玄小肚雞腸,怎么對付劉牢之,以后就會怎么對付自己。
孫無終道:“我與都督陣前一呼,這一萬北府軍必然臨陣倒戈,夠他桓玄喝一壺的了!”
劉道規搖頭,“沒用的,你能想到,桓玄自然也能想到,別忘了,這些北府軍的家眷都被桓玄遷入建康,防的就是臨陣倒戈。”
“那該怎么辦?”劉遵睜大眼睛,習慣性的問出這一句。
劉道規揉了揉額頭,事情其實還沒有嚴重到這一步,就算要起兵造反,也應該沉住氣,“先禮后兵,上表一封,就說伐燕時機未至,且燕國一亡,魏國必鐵蹄南下,中原無險可守,請楚王靜候兩年,積蓄糧草,養精蓄銳,爾后再北上爭鋒,否則將重蹈灞水之恥、枋頭之敗!”
桓溫準備了十幾年,三次北伐,兩次慘敗。
桓玄入主建康不到兩年,就著急北伐。
當然,他北伐南燕不一定是真,但鏟除自己的心思絕對不假。
所以劉道規才將話說的重一些,灞水之恥、枋頭之敗,桓溫終其一生,不得加九錫,懷恨而死。
桓玄要打,那就放馬過來!
“可假托皇帝衣帶詔,歷數桓玄之惡,篡位之心,號召天下勤王之師共伐之!”戴耆之獻上一條毒計。
劉道規想了想,“此計可行,你先去準備一份震動人心的衣帶詔,等桓玄來了,咱們在陣前宣讀與將士們聽。”
桓玄篡位,得到了士族高門的支持,不會有多少人響應。
但普通士族不會管這些,尤其是北府軍,不求他們臨陣倒戈,只求他們自亂陣腳,就足夠了。
名不正言不順,只要坐實桓玄謀反篡位的罪狀,就能打擊對方的士氣。
“各軍各折沖府嚴陣以待。”劉道規對這一戰反而有了些期待。
只要在戰場上打贏的,也就什么都有了。
西府軍雖強,但自己麾下人馬也不弱。
眾人各自退去。
劉道規盯著地圖,謀劃著這一仗該怎么打。
壽春也是一座堅城,頂在淮泗后面,有地理優勢。
唯一的突破點就是那一萬北府軍,他們與自己一脈相承,有香火情分。
還有自己的兄長劉裕,現在也不知道是個什么處境。
不過這年頭任何事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都督,建武將軍派人送來密信。”這時值戍的沈慶之在外稟報道。
“兄長?”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