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連自己的親叔父都殺,根本不會在意手下的一個將領。
“罷了,不用別人,傳令全軍速速攻城。”劉道規不再廢話。
在堅固的城池也是人守的,城上守軍一看就不是精銳,士氣低迷,連膽氣都沒有。
咚、咚、咚……
戰鼓聲響起,三千俘虜扛著長梯向前,中兵甲士持弩在后,只要有人后退或者走慢了,便會毫不猶豫的一箭射過去。
慈不掌兵,俘虜本來就是這么用。
沒有坑殺他們便是最大的仁慈。
有些俘虜受到刺激,竟然咆哮著沖向城墻,順著長梯瘋狂往上爬,螻蟻尚且貪生,更何況是人?北方晉人還有民族認同,百姓承認晉人的正統性。
而草原上根本就沒有這一套,誰強就投奔誰。
以前的燕國,現在的魏國,士卒之中不知有多少匈奴人行、丁零人、晉人……
而一旦他們的雄主衰亡,國中立即大亂,劉淵、石勒、石虎、慕容垂無不如此。
拓跋珪的聰明之處在于早早看出來這一點,所以極力向華夏靠攏,以追求統治的穩定。
俘虜攀附城墻,守軍射也不是不射也不是,一時之間竟然拿不定主意。
劉道規來的太快了,城中魏軍剛剛收到慘敗的消息,還沒從驚恐中恢復過來,見到耀武揚威的北府軍,膽氣都沒了。
而趁著這個機會,劉懷敬率甲士跟在后面往上攀爬。
直到這個時候守軍才反應過來,矢石如雨。
血光一起,那些還猶豫的俘虜立即紅著眼,不要命的往上攀爬。
付出一半人的性命后,幾十個俘虜躍上城墻,憑著手中一把環首刀,瘋狂劈砍,竟然殺的守軍節節后退。
而他們這一退也就大勢已去了。
劉懷敬率甲士登上城墻,立住陣腳,讓后面越來越多的甲士上來。
然后就是一面倒的屠殺。
建威中兵一個比一個兇猛,與枋頭激戰相比,這場攻城戰簡直是順手拈來。
一個時辰,城墻上流血漂櫓,人頭滾滾。
守軍退至內城墻。
但既然第一道城墻守不住,第二道更守不住。
“敢抵抗者,全家老小雞犬不留!”
劉懷敬帶著十幾個虎賁在城墻下大喊。
其他甲士提著刀斧,目露兇光,煞氣沖天,仿佛要將這座巨大城池踏平了一般。
忽然之間,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只有他們的喊聲在城闕間來回傳蕩。
靜默持續了四五個呼吸,“轟”的一聲,敵軍一哄而散,竟然直接放棄防守,四散奔逃。
鄴城朱明門緩緩打開,仿佛在迎接它的主人一般……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