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進入濟北,之前被占領的城池,都不用攻打,望著劉道規的旗號便紛紛退走。
不過這些都是一些二流貨色,南燕的主力都集中在歷城。
慕容德如臨大敵,從青州征發了四五萬青壯,將歷城周圍深溝高壘,鹿角堆了一重又一重,連河道上都以三道鐵索攔住。
兩岸營壘塢堡連成一片。
整個歷城仿佛龜殼一般,令人無從下手。
“慕容老兒定是心虛了!”連劉遵都看出敵軍的懼意。
枋頭一戰,劉道規傷亡有些大,但在燕軍眼中,北府軍以一敵三,俘斬兩萬,南面的博浪沙,毛德祖以區區兩千騎兵大破魏軍一萬余步卒,威震天下。
如今攜大勝之勢而來,燕軍自然要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
要知道當初慕容德見了拓跋珪掉頭就走。
而拓跋珪在劉道規吃了一個大虧,還和和氣氣的退兵了,這就不得不讓慕容德產生一些聯想。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拓跋珪家底殷實,敗了一場無所謂,但慕容德只有一個青州,如果戰敗,他這個南燕皇帝就坐不穩了。
高珣道:“不如渡河,從北面平原郡繞過去,直接奔襲青州!”
慕容德這么慫,讓眾人斗志昂揚。
當初他攻打青州,也是先攻入平原,召集燕國遺部,然后忽然殺入青州。
“士卒征戰連年,亟需休整,我們現在沒有滅掉南燕的實力,而且……拓跋珪和桓玄也不會坐視我們吞并南燕。”
劉道規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
事實上,慕容德選擇這種縮頭烏龜的策略是非常明智的。
他已經拿下了歷城,堵住了西面門戶,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便不需要再拼命了。
之所以擺出這副架勢,其實就是要讓自己知難而退。
以他的如此謹慎的用兵風格,又怎會不在平原做防備?
劉遵不甘心,“歷城就這么沒了?”
“一座城池而已,他要給他便是,南陽就在咱們嘴邊,還怕它跑了不成?”
慕容德不想打,劉道規其實也打不下去。
歸根結底,他也只是想在自己兩頭不能兼顧時,占些便宜。
奪回歷城,他的目的已經達到。
南燕是以后燕余部為基礎建立的國家,手上實力并不差,慕容德狗急跳墻,劉道規也不好受。
滅一國的難度絕不是攻破幾座城池那么簡單。
“那咱們就快快退兵,不瞞你說,我去年娶的兩房小妾,還沒怎么暖被窩呢。”劉遵嘿嘿笑道。
劉道規斜了他一眼,“我說過現在就退兵嗎?”
劉遵一愣,“又不退兵了?”
高珣倒是反應過來,“都督是想消耗南燕國力!”
“不錯!”
大戰打不起來,也不能就這么退兵,慕容德八九萬人馬聚集在歷城,至少一萬騎兵,糧草消耗遠在己方之上。
眼下快到春耕之際,國中農作必受影響。
對南燕這種小國,耽誤春耕是致命的。
彭城有劉穆之運籌帷幄,劉道規不用擔心后方。
兩個勢力爭鋒,不僅比戰力,還要比國力,劉道規不相信慕容德的治理能力能超過自己和劉穆之。
慕容德登基稱帝以來,并未有過什么政績。
他跟慕容垂如出一轍,打仗是一把好手,其他方面平平無奇。
拓跋珪都在“計口授田”,劉道規先是“占田”,爾后設置府兵制,耕戰一體,養兵于田。
慕容德吸收了大批后燕遺部,也將后燕的各種弊病帶到南燕,還是那套宗室掌兵,分鎮一方的局面。
劉道規個人覺得,前燕后燕快速覆滅,與這些舉措脫不了干系。
宗室與豪酋之貪婪,絕不在江左士族高門之下。
虧得青州土地肥沃,辟閭渾留下了些家底,不然慕容德日子更難過。
與之對比,拓跋珪高明太多了,在普天之下都不把底層當人的形勢下,他弄出計口授田之策,直接將土地分給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