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糧草就捉襟見肘,劉道規干脆下令王仲德屯兵永安,傅弘之駐守白帝,府兵返回各地,等待明年的攻勢。
王鎮惡也留下其弟王鴻、王遵、王淵三人鎮守涪陵,自己返回江陵。
沒過幾日,朝廷的詔令下來。
啟用劉敬宣為征蜀將軍,持節,監征蜀諸軍事,領豫州刺史劉毅、益州刺史司馬容期、武昌太守劉藩、武陵太守司馬休之諸軍一起伐蜀。
“這是何意?難道朝廷要來虎口奪食?”高珣滿臉怨氣。
其他將領也是義憤填膺。
眼看譙蜀這塊肉快熟了,朝廷先伸來筷子。
劉道規反復看了幾次,不過上面只字未提自己,而且征蜀將領的人選也別有深意,劉敬宣、司馬休之是南燕逃回來的。
司馬容期是新任命的益州刺史。
至于劉毅、劉藩,是堅定的擁晉派系。
派劉敬宣為將,劉道規就有些想不通了,畢竟他也是彭城劉氏的人。
但這么一伙來自不同山頭的人,一起伐蜀,弄不好雞飛蛋打。
上下同欲者勝。
這伙人個個心思不一樣。
劉道規望了一眼殷仲文,“莫非兄長是想抬舉劉敬宣?”
劉裕這幾年的各種舉動撲朔迷離,越來越讓人看不懂。
殷仲文道:“丞相雄才大略之人,然雄才大略之人必然雄猜,劉敬宣在北府聲望極高,當初在南燕欲擁立司馬休之為主,屬下以為,丞相此舉是想將擁護朝廷之人一網打盡!”
封愷道:“此其一也,其二,不欲大將軍再建滅國之功。”
劉道規已經滅亡南燕,滅妖賊,劉裕保全建康,收復廣江二州,推行土斷,勉強能媲美。
但若是再滅了譙蜀,劉道規威勢全面超過劉裕。
就算劉道規不愿再往前,麾下將吏也會推著向前,斗而不破的局面將難以為繼。
當然,如果劉道規要阻止也容易,這些兵馬想要伐蜀,必須經過荊襄,隨便找個理由上表一封,伐蜀之戰就進行不下去。
“既然朝廷授意,那就讓他們去,譙蜀不是這么容易打的,我們隔岸觀火,看熱鬧就行。”劉道規并不著急。
劉毅和司馬家的勢力早就該收拾了。
這些人被打壓,劉道規也是受益者之一。
“大將軍英明,我料劉敬宣、劉毅必敗!”殷仲文滿臉幸災樂禍。
“譙縱既得蜀人擁護,非旬日可滅,劉敬宣勇武過人,卻非大將之才。”封愷與劉敬宣、司馬休之在南燕同殿為臣,也算是老熟人。
這伙人就沒干成過什么事。
當年劉牢之和劉敬宣掌握北府兵權,坐山觀虎斗,卻輸了個底朝天,流亡南燕,密謀造反,謀事不密,被慕容德察覺。
逃回淮泗,連個招呼都不打,就去劉道規的根基之地彭城招募部眾。
劉敬宣能活到現在,簡直是個奇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