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下以為,當遷其豪酋,改其姓氏,移其風俗,而后大興儒教,廣設學塾,不出三代,這些胡人就能轉為華夏。”
辛恭靖長期鎮守洛陽,對治理胡人頗有見解。
封愷道:“當年劉淵讀的書亦不少,與士族名流私交甚厚,依舊不能斷其虎狼之性。”
“非劉淵虎狼之性,而是其年事已高,止不住胡人的狼子野心。”
兩人竟然在劉淵身上爭論起來。
劉道規咳嗽一聲,“辛公之策太緩,不能治本,我倒是有三策。”
辛恭靖拱手:“愿聞其詳。”
“所有晉人,只要沒有謀反之罪,皆為民戶,所有胡族,皆為奴戶、賤戶,十五年后,方可轉為民戶,民戶之上,再增設良戶,有功于國家社稷者,方可為良戶。”
良戶相當于漢之良家子。
這時代本就等級森嚴,良戶、民戶、奴戶、賤戶,等級分明。
羯趙立國,以羯、匈奴、羌、氐、鮮卑為“國人”,壓迫晉人,從而讓北方晉人淪為胡人的奴隸。
晉人意氣自此消沉,司馬家也不爭氣,幾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更加打擊晉人的士氣。
劉道規身為晉人,當然要為本族考慮。
封愷道:“若是推行此法,北方胡人豈能歸心大將軍?”
“歸不歸心,不是靠嘴,而是靠這個!”劉道規拍了拍腰間長刀,“夷狄畏威而不懷德,最好那些有反抗之心的人跳出來,來試一試吾之刀鋒鋒利與否!為政之道,不能只圖眼前安逸,遺禍于子孫。”
“大將軍英明!不歸心,就殺的他們心服口服!”
辛恭靖一把年紀了,殺性比年輕人還大。
他是從隴西逃亡過來,見識過華夏太多的苦難。
“今后凡我治下,嚴禁各族內娶內嫁,違者貶為賤戶。奴戶、賤戶只能一夫一妻,良戶、民戶遵循漢家舊制,一妻四妾!凡漢家男兒,成年之后,必須配帶刀劍,其他諸族佩刀劍者,處以徒刑,私藏甲胄弓弩者,亦以謀反之罪論處。”
劉道規一股腦說出心中所想。
各族內娶內嫁,就會形成固定的族群,壯大之后,遲早會造反。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晉人處在上層,賦稅低,地位高,自然而然獲得了擇偶的優先權,只要是女人,都有慕強心理,爭先恐后嫁給晉人。
長此以往,娶不到女人的胡人,數量就會下降。
這是從根源上瓦解胡人族群。
而讓漢家男兒佩刀劍,則是提振他們的尚武之風,保持族群的武力。
兩人都愣住了。
劉道規解釋道:“我們北伐,為的是恢復華夏,若不能讓我們的族人繁衍生息過上好日子,何必北伐?我就是要重振漢家男兒的士氣,讓他們騎在胡人的頭頂上,奴役他們男人,讓他們的女人為我們生兒育女!”
這個世界很殘酷,沒有什么融合之說,只有征服、奴役、屠殺!
暫時的臣服,也只是為了下一次更猛烈的反叛。
北伐的主力是北方南下的流民,有仇不報非大丈夫。他們苦難和血淚,劉道規不能視而不見。
封愷當即鞠躬拱手:“大將軍真乃大英雄也,華夏幸甚,天下幸甚!”
劉道規扶起他,“封司馬言重了,我只做我該做之事。”
辛恭靖苦笑道:“然則,此策過于剛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