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還纏繞著高山的尖頂時,銅鈴聲已填滿了多羅峽谷。
多羅峽谷外的多羅鎮,其中央的大地母神教堂頂部的晨禱鐘搖擺個不停,在鐘聲的響徹下,從各處出現的牧牛人牽著嚎叫的牛馬們,正涌向廣場,黑壓壓一片。
新來的大地母神女祭司把橡木講臺架在了大地噴泉旁,羊皮紙封面的“母神福音”黃銅,在晨光里泛著危險的油亮。
在廣場邊上的羅布用生滿凍瘡的手掌摩挲著海蒂的頸毛,這頭八歲母牛琥珀色的瞳孔里映出他糾結的白眉,他躊躇著不敢上前。
年輕的孫子-托弗蹲在老牧民的腳邊,懵懂無知的拉扯著爺爺那破爛的衣袍。
“阿爺,為什么我們不進去呢?”
“老爺又要加稅了,他派來的稅務官多要五公斤的干酪。”
羅布嘆了一口氣,他望向站在橡木講臺下的稅務官,后者要的看似不多,也就是五公斤斤而已。
但是別忘了,這五公斤奶酪是加稅,并非是原本的禱告稅,原本的禱告稅是十公斤奶酪,換句話來說,老爺在原本的基礎上多加了二分之一的稅務。
而制作一公斤奶酪,需要一個牧牛人家庭花費數個月,二十公斤的牛奶才能制作出來。
可以說,每個月十五公斤奶酪對于老牧牛人羅布來說,真的是一個很沉重的稅務。
然而,每個星期的晨禱,是多羅鎮牧民的一個重要活動,牧民們在小鎮廣場上匯聚,跟著教堂的祭司一起念誦著對大地的贊歌。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禱告結束后,所有禱告參與者可以牽著一頭牛,或者是一匹馬過去,受到祭司的祝福。
大地母神祭司的祝福,對牲口們非常有用,有病治病,沒病可以強健身體。
除了祝福之外,祭司還會根據牧民的請求,給予一定數量的圣水。
圣水對人和牲口沒用,它主要是針對牧場,把它混合著清水澆到牧場上后,在一定時間內,它會讓牧草生長得更快,更加的旺盛,這有利于牧場的輪換。
因此,在多羅小鎮附近的卡洛斯山脈高山牧場中放牧的牧民們,每到星期日的晚上,他們就會從高山上的簡易木屋,牽著自己最愛的母牛、母馬,或者是身邊的牲口,不辭辛苦的趕來多羅小鎮。
如此辛苦的長途跋涉,就是為了參加晨禱,得到大地母神的祝福和圣水。
對于牧牛人來說,任何一頭牲口都是極其重要的家庭財產,一頭花色漂亮,產奶量大的母牛甚至是他們的家人。
所以,即便趕路再怎么辛苦,夜間的露水和夜風再怎么透骨,牧民們也會千里迢迢的帶著它們趕來多羅小鎮。
小鎮從建立之初,小鎮的統治者們就就這樣通過晨禱的活動來確定治下牧民,還有他們牛群的數量,進而精準的對他們進行稅收。
如果只是繳納祈禱稅,羅布還是沒問題的,而問題是在禱告結束,收完禱告稅后,稅務官還會對牧民們收牧場稅、收人頭稅,收草稅,收雨水稅……
林林總總的稅務,多達二十余種。
有些稅是來一次收一次,例如祈禱稅,你不來,就不收。
有些稅是每個月收一次,比如說雨水稅,冬季不下雨也收,稅務官見到牧民就問你這個月繳納了雨水稅沒有。
還有稅是每年收一次,比如人頭稅,你家庭多少人就收多少稅,假如家里死了人,卻沒有及時上報給領主知道的話,他也會繼續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