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的幾個人剛開始還在還嘴,但是至少兩個回合后,他們就被噴得啞口無言,無法反駁。
多蘭獲勝后,他或許是沒解氣,也可能是出于公心,他轉身就跑去審判庭舉報了這幾個在報紙上多嘴的家伙,除此之外,他還建議國家對所有報紙內容進行審查,以免有什么間諜之類的家伙在上面發表一些瘋言瘋語。
多蘭并不是普通學者,他是一名有著官職和功勞的大學者,在巴格尼亞文化圈內,屬于數一數二的領頭羊。
在他的舉報下,那個幾個家伙很快就倒了大霉……審判庭倒是沒出手對他們干什么,是稅務局的稅務官注意到了他們。
就如同多蘭所預料的那樣,這幾個人確實是有點不太正常的經濟收入,于是,他們很快就因為偷稅漏稅和不明來源,而被稅務官沒收了家產,同時在學者圈子內臭不可聞,徹徹底底的混不下去了。
對于這些反對者的下場,多蘭內心并無絲毫憐憫。
在他看來,這些人不僅是新秩序的絆腳石,更是對克里斯陛下所建立的公平理念的褻瀆。
而漢語漢字的學習與推廣,恰恰是這種公平最核心,最具體的體現。
雖然多蘭本人也覺得,與巴格尼亞王國粗鄙,簡易的文字和語言相比,名為漢字漢語的語言體系有點難學習。
但是,就是因為這種難學習,讓巴格尼亞內所有人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公務員考試的核心科目是漢語讀寫,律法和算術。
這些科目考的是標準化的知識和對標準化工具的掌握程度,考官評判的是你答案的正確性,而非你的出身背景或你老師是誰。
多蘭,就是憑借在官學里刻苦學習掌握的標準漢語和標準知識,在考場上堂堂正正地擊敗了那些可能家學淵源但疏于新學的舊貴族子弟,贏得了職位。
這就是制度化的公平。
其次,漢語的標準化,剝離了舊文字中附著的,被貴族壟斷的文化解釋權。
知識不再是裝點門面,故弄玄虛的貴族玩物,而是變成了可量化,可考核,可服務于國家治理的純粹力量。
掌握多少漢字,理解多少律法條文,能進行多復雜的計算,這些都可以通過試卷清晰地衡量。這使得選拔真正變成了“唯才是舉”,而非“唯血統/唯關系是舉”。
多蘭深切地感受到,當知識不再被特權階層壟斷解釋權,當評判標準清晰可見,公開透明時,寒窗苦讀才真正有了意義。
他的成功,就是這套公平體系的最佳證明。
因此,當看到那些反對者攻擊漢語政策“不尊重傳統”時,多蘭的憤怒不僅源于對國王的忠誠,更源于對這種攻擊背后所隱含的,試圖復辟舊有知識壟斷和不公體系企圖的深刻警惕。
他舉報他們,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狺狺狂吠”,更是因為他們試圖動搖這來之不易的,以標準化語言和考試制度為核心的公平基石。
因此,巴格尼亞王國內,不是全部,至少大部分的知識分子們都和多蘭一樣,他們無比的擁戴克里斯陛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