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會館。
二三月京城科舉,陸仲恒高中新科進士,揚州會館很是熱鬧了一段時日,一直到最近才消停了些,薛巖來拜訪,然后知道了合作的事。
聊起這王信,陸仲恒倒是感慨,于是派人去請,約定日期相聚。
最近太過風光,實在惹人注目,為了保持低調,陸仲恒也沒有再請別人,只是要與王信聊一聊,還有恩師林如海的事。
第二日。
王信如約而來,陸仲恒沒有親自出門去迎,在里頭等候,見到了王信,主動提出歉意。
王信沒有怪,理解陸仲恒的為難。
新科進士也只是新科進士,前程遠大,也是前程遠大,當下要低調做人,以免惹出是非。
不過陸仲恒進了翰林院,與那梅翰林不同。
王信知道梅翰林。
梅翰林年紀大了,不是說梅翰林就不重要,而是相比較陸仲恒這樣年輕的翰林,未來有資格入閣,所以陸仲恒的地位就變得重要了起來。
對于一方勢力而言,有這樣的后起之秀猶如有一根定海神針的存在。
一個是重要武器,一個是核武器。
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沒有。
同樣規模的勢力,一方有這樣的陸仲恒,一方沒有,沒有的那方,連說話的底氣都會不足。
陸仲恒在揚州會館的超然地位說明了一切。
王信跟在陸仲恒身后,兩人在一間單獨的房間里,桌子上開始上菜。
陸仲恒親自為王信倒酒,兩人出自一門,倒也沒必要太過客套。
與別人所想不同,陸仲恒不光是因為同出一門的原因,對王信也有格外的刮目相看。
外地官入京原本有住房提供,后來因為房屋被占,朝廷也擴建了幾次,等到朝廷無錢的時候,于是變成各人自己想辦法解決。
如此不負責任的做法,帶來的弊端與后果,朝廷也心知肚明。
就如將領蓄養家丁,實際為將領的私兵一樣的道理,本質上還是朝廷無錢,只能當做沒看見一樣的道理。
京城一房難求,房價又貴。
俸祿低的小官連租都租不起,俸祿高的官員,需要養活的人也多,加上大周風氣奢靡,人情往來通達,導致官員們沒一個靠著俸祿能維持生活的。
“你的俸祿高,需要養活的人也沒有幾個,為何不趁機在京城置辦一套宅子。”陸仲恒問道。
王信露出苦笑。
自己在河西小營做的事,與別人養家丁并無不同,只不過別人養個一二百,乃至數百家丁,而自己養了兩千。
也因為房子的事,營里的許多外地軍官在京城難以落腳。
比如趙雍,劉通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