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沉默了,此人的胃口很大。
沉默了一會后,吳宏問道:“將軍如此自信?”
王信點了點頭。
保家衛國本身就是自己的職責所在,要是說爭權奪利的內斗,自己才不會管,可代州面臨的是胡人入侵,自己沒資格拒絕。
因為自己是當兵的。
所以吳宏不來找自己,自己也不會無視代州遭受胡人侵略,只不過嘛,吳宏送上門來,既然送到了嘴邊,當然要趁機宰一刀。
其實也不是自己要宰代州。
一路過來,對邊地的了解,與東南的倭患一樣,不只是軍事問題,也有經濟上的問題,指望傳統的官員,傳統的思路,他們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
封建官僚沒什么好吹噓的。
封建官僚剛出現的幾百年還算是符合時代,對時代有推波助瀾的作用,起到了促進生產力的功效,如今已過了一千年,早就該淘汰。
還在吹捧封建官僚,也不過是儒家的熏陶作用罷了。
東南的時候有林如海關照,林如海是大周的錢袋子,手指縫里隨便露點能撐死自己,如今到了邊地,總不能一直指望別人。
沒有吳宏的出現,王信會有別的安排,比如建設兵團的想法,也是吸取的衛所制里好的一面。
現在有了吳宏的出現,哪怕利用好,可以節省自己十年之功。
主要是代州的大戶勢力還屬于可控范圍之內,既然可控,那就說明沒有利益熏心,能正常的交流溝通,只要能交流溝通,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看起來這些不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么,誰還不會正常交流?
實際上封建官僚大戶的確有許多不能正常交流,比奴隸主都不如。
奴隸主雖然更落后,帶來的只會有破壞,可反而因為利益問題更直白,沒有更深的彎彎繞繞,想要彎彎繞繞也沒那個能力,聽不懂太復雜的話,所以交流起來反而簡單一些。
一是一,二是二。
最怕的一不是一,二也不是二,問一答二,問二答一,好不容易以為聽明白了他的意思,結果告訴你還有個三,以為自己高深莫測。
偉大的人向來明明白白告訴百姓們要做什么,目的是什么,而不是彎彎繞繞,不告訴的原因是不敢。
包括前明的朱元璋。
倭寇來了,告訴百姓們準備好刀子。
貪官來了,告訴百姓們剝他的皮。
官官相護?
朱元璋以利誘惑百姓們家家買一部大明律,讓百姓們知道他們有權利動手,親自抓違背法律規定的官員。
雖然也有缺點,可人無完人,世上怎么可能有圣人。
對大周的了解,所以王信有自己的一套方式。
能交流的人盡量合作。
如朱偉,張吉甫。
不能交流的人就遠而避之,哪怕身份再高,也絕不當隊友。
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哪怕走的慢一些,時刻也在進步,最怕走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越快,誤入歧途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