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化得知將軍要走,只能去送,內心惋惜,在西門外一臉遺憾道:“原想著向將軍請教如何練兵。”
王信拍了拍方化的肩膀,笑道:“我過兩日再來。”
得了將軍的承諾,方化笑的合不攏嘴。
自己出身低微,好不容易有個機會,而且將軍有本事,又愿意教自己,方化恨不得天天留在將軍身邊,可惜將軍身邊的人太多,很難擠進去。
王信對方化的印象不錯,此人能力差點不是問題,只要態度不錯,其他的可以學。
所以才把此人留在西門。
西門扼守的這條羊腸小道可以繞過雁門關,鼎鼎大名的雁門關伏擊戰就在這條小道之上,因此極其重要,需要放一個可靠放心的人。
至于自己的人馬,屬于耗費巨資打造的野戰軍。
野戰軍是用來出擊的。
寧武關是大關,也不歸自己管,別處如何,自己管不著,可自己的管轄地范圍,絕對是固若金湯,攻守兼備,一只蒼蠅也別想飛過去。
離開了西門,望山跑死馬,雖然只區區八里路,卻走了一二個時辰,原本計劃在西門吃飯,等回到關城已經是下午。
大同來的主簿三十來歲,名字叫做趙燾。
見到王信后不急不躁,王信不明他的來意,先禮后兵,態度恭敬,請他先走,那人客套了一番,倒也算識趣。
趙燾送來了大同的軍令。
根據大同的習慣,每年春夏之季,各部大軍輪流出塞,一是震懾胡部,二是提前發現游牧而誤入的生部,三是在草原上放火,四是打擊馬賊,五是維護商道,六是探聽塞外消息等等。
每部負責一個方向,王信部負責往西,過山陰,出長城,往單于城和大板升兩地去看看。
“節度大人考慮王將軍初來乍到,因此安排的路線里,這兩地都是熟部,引起了許多同僚的嫉妒哦,可見節度大人對將軍的照顧。”
趙燾邊說邊觀察王信的神色。
王信拿著大同的軍令,軍令很正常。
但是王信想起了一個人,天下沒有新鮮事,套路無非是那些,排除異己的手段,文官有文官的做法,武官有武官的做法。
馮庸的這一招,有點像李成梁。
他的軍令自然是沒有錯的,大家都是如此,朝廷的規矩也是如此,所以自己要是拒絕,他就有理由彈劾自己,總之自己會很被動。
除非自己有站得住腳的理由。
如今自己沒有理由拒絕,因為馮庸是節度使,這道軍令也沒問題,主要是自己按照軍令去做,等于把后背交給大同。
同袍本是一個戰壕里肩并肩,背靠背,因此自己還必須出塞去前線,職責所在。
我怎么就這么不信這馮庸呢。
王信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總感覺此人一定會打自己黑槍。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啊。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