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通從京城回到雁門關,帶回來將軍的消息,許多人連忙趕來打聽,此事,趙雍還在大同,還未返回。
雖然才不到一個月,劉通卻感覺到氣氛不同,沒有將軍在時的團結一心。
“劉通。”
湯平趕來,熱情的抱了抱劉通,迫不及待的問道:“將軍怎么樣?”聽聞,劉通一臉笑容,湯平還是和以前一樣,性子沒有怎么變過。
“將軍在京城還好。”
“那將軍什么時候能回來?”
劉通嘆了口氣。
湯平了然,鄙視道:“朝廷一向如此,當年在揚州時,也是忌憚將軍,朝廷自己不做好事,也不允許別人做好事,這狗日的朝廷。”
劉通連忙左右看了看,上前一步阻止湯平,笑罵道:“你都是守備了,嘴上怎么還沒有個把門的呢。”
“我天不怕地不怕,也不是一日兩日,當年在揚州的時候,我還說過更狠的話,怕個什么,你們怕,我可不怕。”湯平不以為然,只覺得劉通雖然武藝高強,能力出眾,終歸還是膽小了些。
劉通搖了搖頭,也沒有反駁,只是提醒:“以前我們身份低微,沒有人盯著,自己人之間說話不要緊,如今樹大招風,禍從口出的道理,難道還要我來教你。”
湯平不同意,反而冷笑:“連態度都不敢表明,如何證明對將軍的忠心。”
“將軍看人不會錯的。”
“那可不一定,知人知面不知心,將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是將軍對兄弟們好,將軍重感情,可不是每個人都是講義氣的。”湯平有自己的看法。
劉通說不出來,問道:“難道你發現了什么?”
“哼哼。”湯平冷哼兩聲,眼神變得兇狠,厲聲道:“要是真發現有人敢背叛將軍,也不用等將軍開口,我先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殺了此人,免得臟了將軍的手。”
“到底怎么回事?”劉通隱隱擔心,生怕湯平胡來。
“沒什么。”湯平也希望只是自己瞎擔心,實在是大同的事情,令他太過震驚了。
馮庸雖然是將軍的敵人,可馮庸的那些親信將領受了馮庸多年來的恩情,結果呢,那巡撫御史才用了多久,不費吹灰之力就拉攏了許多人過去。
湯平認為這些人都是叛徒,都是不講義氣的人。
馮庸并不是庸人,而且身為節度使,更用了十余年之功,也沒有看清楚人心,平日里,個個必然也是表現的講義氣,重感情,才能獲得馮庸的信任。
劉通拍了拍湯平的肩膀,安撫道:“老伙計,將軍在京城真沒有遇到刁難。”當初解散揚州營,他們那些人中,湯平的反應最大,連官都不要了。
湯平冷笑:“沒有受到刁難,為何沒有回來呢,我也不是瞎子,朝廷指望那巡撫收攏大同兵權,連帶著將軍,趙雍去了三日未歸,我看啊,那巡撫御史正拉攏趙雍呢。”
“趙雍不會背叛將軍的。”原來湯平是擔心趙雍,劉通反應了過來,親自打包票。
趙雍原來是羅明手下的親信將領,揚州營解散后,自己奉將軍命去了羅明手下繼續抗倭,與趙雍的關系不錯,后來將軍重返東南,趙雍加入將軍,自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湯平沒再說話,如果將軍能看透人心就好了。
劉通心里一沉,平日里將軍在的時候,大家不知不覺,結果將軍不在,離開了才一個月,眾人像是缺了主心骨,各個變得心思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