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吉甫達成一致后,王信并沒有拖延,帶上自己的親衛,還有在京城逗留了許久的鄭浩,一行人匆匆趕回大同,因為路途炎熱,耽誤了不少的時間。
遠離了城鎮,進入了山區,道路旁的一棵大樹下,好大的陰涼,史平等人牽著馬去喝水,順便讓馬兒在路邊吃點綠草。
鄭浩靠著樹根扭過頭,向旁邊石頭上坐著的將軍說道,“將軍,我們現在不用急。”
王信正舉著牛皮袋喝水。
王信從來不喝生水,外出的路上向來帶足夠水袋,裝好了煮熟的涼開水,每到下一個城鎮或者驛站,第一件事就是更換水袋里的水。
一邊喝水,王信擦了額頭上的汗,聽到鄭浩的話,知道他什么意思,搖了搖頭笑道:“雖然八九月才是胡人入關的高峰期,可萬事不預則廢,不打無準備之仗,接下來的事情忙不完,哪里還有時間耽誤。”
單于和自己交過手,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歐彥虎通過單于,也會了解自己的作戰方式。
關外現在的情況,對大同而言發生了變化,和以往了解的不一樣,所以大同等于是瞎子,而胡人因為以往對大同的了解,卻對大同知根知底,這是很危險的。
歐彥虎既然敢作亂,必然有他的底氣。
王信從來不會小瞧對手,這是兵家大忌,哪怕對待倭寇,自己都全力以赴,何況是北邊的敵人,歷來中原被北邊打敗,極少有被南邊打敗。
鄭浩欲言又止,想起祖父對自己的囑咐,要做大家都喜歡的人,不要做得罪人的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內心掙扎。
王信見狀,笑道:“有話就說。”
鄭浩不再猶豫,擔心道:“張撫臺手段老辣,恐怕對雁門關早就下手,如今輕易讓將軍回去,很可能打算讓將軍背鍋,萬一戰場有變,責任就推給將軍。”
陸仲恒和賈政都不同意王信現在回大同,鄭浩在揚州會館看見過,心里放不下這件事。
原來如此,王信莞爾一笑,看來鄭浩心里偏向河西營,才會為河西營的事著急,至少走在這個方向上,河西營每個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只有團結一心,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勝利者的一方,必定比失敗的一方要團結。
看到自家將軍不以為然的笑容,第一次諫言的鄭浩內心升起一股挫敗感,不服氣道:“難道屬下說的不對?”
王信見史平等人都回來了,晌午已經過去,可以再趕一段路,于是站起身,拍了拍鄭浩的肩膀,“要相信兄弟們。”
說完,走去吩咐眾人,留下鄭浩呆在原地,鄭浩看著將軍的背影,將軍的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能成為將軍信任的人,將會得到將軍毫不保留的信任。
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將軍這樣做很得人心,恐怕也容易被小人利用。
自己得為將軍防著點。
鄭浩跟了上去,史平和小石頭一人拉著兩匹馬,史平拉過來將軍的馬,小石頭為書吏鄭浩牽過馬。
少年親衛們從小吃得苦已經夠多了,如今趕路而已,算什么苦,反倒是鄭浩成為隊伍里的包袱,需要人們關照他,令鄭浩很不好意思。
——
趙雍回到雁門關,得知湯平最近的舉動,心里頭惱火,最后忍了下來,看到劉通從京城回來,趙雍心情才好了不少。
“關外的事到底怎么回事?”劉通第一時間問道。
眾說紛紜,各種說法都有,甚至有胡人入關了,劉通無法分辨,趙雍從大同返回,他應該最清楚。
趙雍解釋了一遍,聽完后,劉通內心感慨。“當初我們隨將軍抵達大板升地區,見那莫必勝多威風,是實力最大的部落,沒想到說沒了就沒了。”